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4)
宋代“诗史”观下的“日记体诗”创作 ——以苏轼为例
作者: 陈莜烨
关键词: 日记体诗 诗史 苏轼
描述:宋人在诗学与史学互动下,重新阐释"诗史"内涵,进而影响了以"日记体诗"为代表的宋诗创作。作为北宋文坛大家的苏轼,其笔下也有大量"日记体诗"。从苏轼亲自整理的诗集看,他从嘉祐六年(1061)开始创作该类型诗歌,熙宁年间数量最多,而后一直保持活跃的创作状态。宋人"诗史"观对于时间、事件两大要素的阐述,体现在"日记体诗"创作中即为如实记录时间,促使诗集编年和诗人年谱编纂的形成同时在"一人之诗"中呈现"一代之史"。
诗词创作三不宜
作者: 星汉
关键词: 王安石 杂体诗 写日记
描述:不宜,是"最好不要"的意思。不宜只是一个建议而已,具体到底要不要实施,行为人自己决定。笔者诗词创作有年,所谓"诗词创作三不宜",只是自己的体会,至于读者以为然否,那就看读者的体会了。一是不宜用诗词写日记。用诗词写日记的人是不会有的,但是类似用诗词写日记的人还是有的,那就是不分主次天天写,突出数量,忽视质量,以发表过多少诗词为荣。这样的作品当然不会成为精品。苏轼就有过类似日记的诗。《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一诗,是88字的长题,500字的正文,句后注11处,凡480字,最长的一处是190字。写这首诗的目的,苏轼在诗题的最后一句说得明白,就是"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这首诗是26岁的苏轼的"日记"。
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
作者: 杨修宝
关键词: 教学建议 写日记 三年级
描述:一、单元解读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不同特点不同角度的秋天。《古诗三首》描绘的都是诗人眼中秋天的美丽景色。《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描写和颂扬深秋山林风光的绝句,作者咏物言志,以景寄情,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了深秋时节,"我"在上学路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