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十二郎文》《泷冈阡表》与《祭妹文》对比阅读
-
作者:
刘效言
-
关键词:
《祭十二郎文》
对比阅读
《泷冈阡表》
《祭妹文》
-
描述: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与袁枚《祭妹文》皆为我国哀祭散文的珍品,被并称为"古代三大祭文"。这三篇祭文同为哀祭亲人而作,皆破体为文出新意,真情笃意蕴于中,同时又各有其特色之处,韩文以情为源,手法多样;欧文一笔双写,彰父德母节;袁文景中绘情,思旧伤今。这三篇祭文通过跨越时空的思亲对话回响出同样动人的声响,悲切感人的同时也让我们受益良多。
-
试论韩愈的说体文
-
作者:
武真真
-
关键词:
价值意义
韩愈
说体文
艺术特色
-
描述:说体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游辩之辞,自秦汉统一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解释、说明事理的文体,至唐代,韩愈、柳宗元把说体文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韩愈的说体文虽然只有五篇,但无论在立意、说理或语言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在说体文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
作者:
佚名写
-
关键词:
石鼓文
先秦时代
中国
碑帖
-
描述:文》系先秦战国刻石文字。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故又称作《猎碣》。因被弃于陈仓云野,也称《陈仓十碣》。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我国遗存至今的石刻文字,要属《石鼓文》时间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时原,唐初被发现。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特别是后两者,曾先后作《石鼓歌》称颂。自此《石鼓》始显于世。一说为宋代司马池(司马光之父)搜得其九,移置府学,皇祜(一○四九至一○五三)间,向传师始得其全。大观(一一○七至一一一○)中迁至东京(今
-
拾瑶丛书
-
作者:
(宋)苏轼撰;(明)王纳谏辑
-
关键词:
小品文
宋代
作品集
中国
-
描述:此书共四卷,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字圣俞)*早将“小品”视作文学概念,评选苏东坡之散文小品。是书卷一收赋二首、序二首、记七首、传一首、启二首、策问五首;卷二收尺牍三十首、颂三首、偈五首、赞七首;卷三收铭十一首、评史九首、杂著八首、题跋七首;卷四收题跋四十七首、词一首、杂记三十首。以上诸体尤以题跋、杂记、尺牍居多。陈继儒《苏黄题跋小序》有言:“苏、黄之妙,*妙于题跋,其次尺牍,其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