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5)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55)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作者: 曾枣庄,曾弢译注
关键词: 宋诗 古典散文 中国 散文集 北宋 选集
描述:《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修订版)》是规模最大,种类最全,作者阵容最强大的古籍今译丛书。由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1990年初版。修订版共收书134种,1800多万字。所收古代名著,以文史为主,兼涉哲学、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选自先秦至明清的各代传世佳作,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理论等方面的作品。全书以今译为主,译文准确通畅,基本传达了原作的文采神韵。凡诗词类韵文作品,译成新诗,合辙押韵,亦保持了原作的韵律与“味道”。参加编译注释工作的还有北大、复旦等18所重点大学的古籍文献研究所的专家学者。
闲趣坊
作者: 杨早,夏晓虹编
关键词: 作品集 随笔 中国 散文集 当代
描述:本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夏晓虹教授携杨早博士编选,内分四辑:辑一“何以解忧”直接谈酒,兼及酒故,陶渊明之贪杯,刘伶之沉湎,李白之豪饮,读来逸趣横生;辑二“壶边天下”说各地酒品,苦老酒、绿茵陈、绍兴老酒、回沙茅台,酒未入唇,意已微醺;辑三“酒话连篇”泛谈酒史与文化,既有酿造之法,也有饮者之德,还有酒令之趣;辑四“酒界往事”忆旧念故,或思及挚友,或怀念亲人,或感慨人生,世味在酒香中弥漫。诚如编者所说:“当年的豪举氤氲化为纸上的墨迹,追思起来才更显韵味深长。”
人生漫品
作者: 杨晔著
关键词: 作品集 随笔 中国 当代 散文集
描述:本书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作者认为其实世外桃源不在陶渊明的文字里,而是在每个人淡泊的生命里。于是,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将他生命里的清梦,挥洒在那无垠的碧水间;将他人生路途上的坎坷,沉淀在这无语的石桥边。
文本的“公”与“私”
作者: 浅见洋二
关键词: “公”与“私” 文集编纂 尺牍 文本 苏轼
描述:文本存在“公”“私”之别,在以皇帝为顶点的权力统制下的中国文学史中,文本编入文集,意味着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这一过程或多或少地受到皇帝权力制约。书简被编入文集的过程,体现了私密文本转向公共文本的过程。从北宋到南宋的苏轼文集编纂中,可以发现,更具私人性质的尺牍与相对具有公共性质的书简正式分离,成为文集辑佚对象,正式登上公共的文集编纂的舞台。苏轼的尺牍(墨迹、石刻)等极具私密性和草稿性质的文本,反映出作者在皇权统制下自觉的避言意识,但它们最终也成为辑佚和文集编纂的对象,进入公共视野,这一现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论苏轼的写作观 ——以《范文正公文集叙》为例
作者: 王玥
关键词: 写作观 理想 《范文正公文集叙》 苏轼
描述:作为北宋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苏轼将儒学的坚忍、道家的旷达、佛禅的空灵,融合到了完美的境界。然而,纵观苏轼的一生,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始终占主导地位。在文学创作中他提出"有为而作"的主张。他的散文体现了儒家经典哲学的精神内涵,即以"道"为理想,"仁"为实现"道"的基础。《范文正公文集叙》是苏轼为《范仲淹文集》所做的序言,分析《范文正公文集叙》可以不仅有助于理解苏轼的散文写作思想,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页 1 2 3 ... 20 21 22 ... 29 30 3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