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1)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49)
耕读文化(2)
文人习禅与北宋中后期诗史流变的重释 ——评左志南《近佛与化雅: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研究》
作者: 沈扬
关键词: 文人习佛 左志南 诗史流变 北宋
描述:学界关于宋代禅宗与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创获,但该领域依然存在深化拓展的空间。左志南的研究打通了宋代禅史和诗史的关节,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个案为线索,重新梳理和阐释了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史流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江西宗派诗学的佛禅背景、诗法困境和自赎之路。左志南借鉴西方阐释学、现象学的理论视野,极大地提升了诗史研究的理论深度,凭借多维视角和深入阐释,深化我们对宋代的禅与诗之关系、宋调成熟、江西诗派的发展等一系列文学史核心命题的认知。
诗运转关背景下陶渊明诗歌叙事功能研究*
作者: 吕辛福
关键词: 陶渊明 叙事 诗歌文人化 诗运转关
描述: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历来偏重分析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本文尝试在晋宋诗运转关背景下,结合诗歌文人化的历史发展进程,研究陶诗在叙事功能方面对传统乐府诗和文人诗的创新及推动作用,利用具体的统计数据和诗歌文本,分析陶诗在人物形象、诗歌标题、叙事手法、叙事语言等方面的叙事特征。
苏轼:历史中的绝版
作者: 祝勇
关键词: 《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 文人画
描述:一中国历史上的文人艺术家,论个人境遇,很难找出比苏轼更悲惨的。他所置身的时代,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看不到一点希望。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无论身处何等的尴尬与荒谬中,都与苏轼的困境不可同日而语。苏轼的文字——像《寒食帖》,有尖锐的痛感,却没有怨气。
苏轼书法的取法与变法
作者: 虞晓勇
关键词: 取法贵变 文人书法 李、颜书路 苏轼
描述:苏轼是"宋四家"中极具表意风格的书家,他继承了锺王书脉,更是唐代书法传统的发展者。文章梳理了苏轼书法的取法情况,对涉及颜真卿、徐浩与李邕的相关问题作了重点辨析。同时,从取法贵变,文人格调,拓展李、颜书路三个方面,阐论了苏轼书法的变法路径与贡献。
“赤壁”赋图的文本书写及其意义
作者: 许结
关键词: 赋图 拟效 文人化 赤壁 写意
描述:在中国辞赋史与绘画史上,由苏轼创作的前、后《赤壁赋》占驻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出现了大量的辞赋文本与图像文本的拟效作品,而且是历史图绘赋文作品数之最。"赤壁"作为赋与图的"母题",其摹仿作品的图像与语象又呈现出相异与相同,这决定于读赋与读图有着不同的视角,因为图像对语象再现的共同点在物象的展示,其不同又在于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差异,其中作者的选择与需要,自然成为艺术史的一个聚焦点。从绘画史来看,这标志了文人画与山水画的成熟,从辞赋史来看,又表现出文人赋由写物到写意的变迁,其间的趋同性,正是"赤壁"赋图凸显的意义所在,而通过赋作与画作对"赤壁"情境的追摹与创造,又可于中探寻赋与图的异同及其书写意义。
上页 1 2 3 ... 8 9 10 ... 29 30 3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