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35)
耕读文化(17)
生态文化(7)
社会生活(5)
红色文化(2)
一线串珠 翻转全文 ——以《师说》为例谈主问题教学之妙
作者: 刘海云
关键词: 师说 主问题教学 主问题
描述:韩愈为什么要为倡导从师学习而创作《师说》,这是课堂教学中极为有力量的主问题,是教学的"线"。作为主问题的答案"直接原因、社会原因、学习规律上的原因"就是主线绝配的"珠"。该主问题作为课堂的支点,不仅有力度串好最美的珍珠,而且能"翻转"整篇课文,涅槃如二次元一样的奇效。这对于思考当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参考意义。
雪泥鸿爪千古事,占得人间一味愚
作者: 李冰雁
关键词: 群文阅读教学 苏轼
描述:苏轼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通过群文阅读可以深入了解词人,赏析词作。而苏轼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不同流派词群文阅读教学、黄州时期词群文阅读教学、探究人物形象的苏轼词群文阅读教学。
发掘阅读教学中的人格成长力量 ——以苏轼作品教学为例
作者: 龚徐冬
关键词: 人格成长力量 发掘 阅读教学
描述:当下中学阅读教学中有的以实用为目的,以高考为指向,重基础、重思维、重能力培养,而对润养人格成长的要素挖掘薄弱,文本解读缺乏生命质量价值和意义。发掘阅读教学中的人格成长力量,本文从三方面展开实践探索:挖掘教材元素,赏析苏轼健全人格形象;拓展群文阅读,探究苏轼人格成长轨迹;借助研学实践,发掘苏轼人格成长力量的影响。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作者: 彭露露
关键词: 教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设计理念:《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课堂以“五环节”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展开,在教学中以疑为线索,思为核心,读为主导,生为主体,通过“思”“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音乐教学中融入古诗词的尝试
作者: 杨维英
关键词: 古诗词 音乐教学 古典诗词
描述:古典诗词是以文言文为载体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化艺术的高度提炼,是极具节奏和韵律的,它表现出来的情感、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绚丽和多彩的,值得反复学习、反复欣赏、反复编创,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古典诗词创编的歌曲在音乐创作中经常可以见到,如:《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苏轼)、《几多愁》(虞美人·李煜)、《黄鹤楼》《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滚滚长江东逝水》《观沧海》《忆江南》等等。近来一些电视台的节目中,创编的古典诗词歌曲十分丰富,如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就是以古典诗词创编的歌曲作为节目内容
上页 1 2 3 ... 9 10 11 ... 72 73 7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