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游赤壁题材戏曲论析
-
作者:
安忆涵
-
关键词:
改编
形象
苏轼
《赤壁赋》
戏曲
-
描述: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曾游览赤壁并写下杰作前后《赤壁赋》。元明清时期戏曲作家围绕这一题材展开了丰富的艺术创作。剧作家在戏曲中对苏轼所作前后《赤壁赋》加以运用,或引用原文作宾白,或化用意境作唱词,使戏曲语言更显文雅。通过虚构情节、改换人物和处理时间三种方式,剧作家对苏轼游赤壁的本事进行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改编。受文化思潮等因素影响,元明清三代戏曲中建构的苏轼形象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元杂剧中的苏轼虽潦倒落魄却仍富于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明代戏曲中的苏轼则转向了超迈旷达并富有谐谑、世俗的气质。清代戏曲或沿袭明代苏轼形象,或对其进行雅化的艺术改造,呈现出两种创作路径。
-
《陶渊明集》初编本的逆向推测
-
作者:
王澧华
-
关键词:
改编本
初编本
《陶渊明集》
“自定”印记
-
描述:萧统改编本,侧重文本的“搜校”与类次的“区目”;阳休之改编本,在萧统“新本”的基础上,结合流传南北的六卷本与八卷本之长,再出善本,成为唐宋传世本的祖本。而据六卷本“有序目”但编次较乱、篇目较少,八卷本卷次略多却缺失序目,似六卷本当早于八卷本,亦更近于初编本。刘宋诗坛王僧达、鲍照以《学陶彭泽体》相唱和,沈约《宋书》对陶诗陶文的引录与系年的整体判断,似初编本不晚于宋齐。从史料来看,《陶集》初编本出自子弟亲朋的可能性不大;而从篇序、篇题与自注考察,则颇有陶渊明“自编”“自订”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