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3)
喜龙仁的苏轼书画理论译介研究
作者: 吉灵娟,殷企平
关键词: 喜龙仁 书画批评翻译 艺术史 苏轼
描述:瑞典收藏家、艺术史学家喜龙仁译介苏轼书画理论,阐释苏轼绘画创作理论,如悟道、无我、常理等核心概念,并评价苏轼在中国古典绘画艺术领域的权威性,以及苏轼研究对于海外汉学界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构建了西方汉学界对苏轼的初步认知,引起了海外汉学界对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普遍兴趣。他借用跨艺术诗学的研究方法,为西方艺术史、文化史的学科提供了科学的研究范式,不仅有效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而且为海外汉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思路和方向。
浅析韩愈“气盛言宜”的文气论
作者: 韦思羽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气盛言宜” 文气论 韩愈
描述:在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概念中,"气"因与文学的关系非常紧密而备受评论家们关注。韩愈受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说的启发,吸收儒家将"气"与主体人格相连的思想,提出了"气盛言宜"的文气论。本文将探讨韩愈此论的具体内涵、韩愈本人著文时对此论的回应以及他的文气论对后世乃至今日的影响和启发。
苏轼“自然”书法批评观探析
作者: 李梦媛
关键词: 书法批评 表现得自然 自然 法度 苏轼
描述:本文着力于对苏轼"自然"书法批评观的挖掘探究,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第一,从风格论维度,"自然"是苏轼追求的审美理想,并以此赏评时人及前人书法艺术的优劣得失;第二,苏轼从法、技、道等本体论维度阐明书法的本质是表达主体精神情感,而非执着于技巧和法度,创作实践上以"表现得自然"为衡量标准,并提出臻于"自然"的具体手法和要求。本文期以此对苏轼书法批评观有进一步明朗的把握。
苏轼及其作品在宋元题画文学中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 王嘉乐
关键词: 题画文学 文学批评 苏轼 人格形象
描述:宋元两代是史上题画文学创作的高峰期,留存下大量与苏轼相关的题画作品。根据题材内容对这些画作进行归纳,可大致分为肖像画、故实画和诗(文)意画三种类型。在宋元题画文学中,苏轼的身份形象主要被塑造为“文才盖世的坡仙”“仕途坎坷的士子”以及“超然达观的贬客”。随着社会环境与文化心态的变化,元人的题写对象主要集中在《东坡笠屐图》上,东坡戴笠著屐的形象被广泛接受并深入人心。苏轼的经典文学作品也常被画家写入画图成为元画的常见题材,如前后《赤壁赋》在绘画世界的影响甚至远超出文学领域,文学与图像携手促进了苏轼诗文被接受以至经典化的历程。此外,宋元文人在题写苏轼相关画作时,常论及苏轼的创作风格与文艺思想,如“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字岌飞动,气老笔纵”“融会变化,集为大成”等,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
论陆时雍的陶诗批评
作者: 王征
关键词: 神韵诗学 陶诗批评 陶渊明 陆时雍
描述:论陆时雍的陶诗批评
上页 1 2 3 4 ... 5 6 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