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论书“无意”与“新意”阐微
-
作者:
程思敏
-
关键词:
书出无意
自出新意
北宋书法
苏轼
尚意
-
描述:苏轼是书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对宋代书法美学的形成与构建起到关键性作用。苏轼没有留下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其书法美学思想与书史观散见于题跋、文论和诗句中。苏轼主张"尚意"的审美观,并带动宋代其他书家将这一观念推广于世,进而影响了后世的书史观。从苏轼零散的跋语和文论中梳理其脉络,研究其"无意"与"新意"的书学思想,对研究宋代书法史和书法美学以及探求当今书法创作领域所提倡的"书卷气"都有极大的帮助与启迪作用。
-
从意造和境界看苏轼书法理论的特色
-
作者:
蒋志琴
-
关键词:
境界
自成一家
苏轼
意造
自然书写
-
描述:苏轼以"君子"定位自己,立足于文人立场,将书法视为文之余、德之外显,有别于当时苦学晋法的蔡襄、米芾。他主张学晋法之理、得晋法蕴含的自由精神,把流露学问之博、性情之真、君子之气、笔法纯熟的自然书写,视为学者之书的精髓。苏轼个性刚毅、忠直,有"天下士"的气象,而人品(心)与书品(迹)合一的自然书写,也使其书有了忠君爱国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代文人竞相仿效的典范。本文对于苏轼书法的定性(君子之书)和定位(忠君爱国文化内涵),对于学习和理解文人书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积水空明竹柏影——从苏轼词中晓理趣
-
作者:
李涛
-
关键词:
审美意味
理趣
伦理道德
苏轼词
社会伦理
三日不绝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词歌赋
-
描述:什么是"理趣"?通俗的理解即:"说理,但不乏味,且说得巧妙,说得有意思",并能够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般,就算是把"理趣"做到家了。首先是一个"理"字。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谓的理,一般指一种社会伦理或道德规范。它虽然也是理,但在诗词歌赋中却很少涉及。究其原因,诗词作为审美的一种载体,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强烈的审美意味,而一般的伦理道德恰恰最缺乏这一点。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排斥理在审美之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