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28)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14)
红色文化(4)
生态文化(4)
社会生活(4)
耕读文化(2)
苏轼权变思想及其司法实践
作者: 王钰璋
关键词: 法律思想 权变 司法实践 苏轼
描述:苏轼在强调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的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采取了"法外权变"的特殊手段。这种看似突破法律的行为,恰恰是苏轼对法律的社会治理效果深入思考的体现,反应了苏轼对法律的深入认识。苏轼的权变思想源于其务实致用与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希望通过"法外权变"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非不分缓急墨守成规。对于事关民生要害的案件即便突破法律规定也要尽快解决,避免更严重的后果。苏轼的这种权变思想,对当代的法治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
致敬苏轼 ——傅抱石东坡笠屐图读记
作者: 万新华
关键词: 绘画思想 人物画创作 傅抱石
描述: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连连失意的苏轼(1037~1101)被贬海南儋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政治前途一片渺茫,身体也时感不适,可谓内外交困。但是,向来安天乐命的他超然面对一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依然保持着"幽野之趣"。儋州,是苏轼人生的最后一途。在这个蛮荒之地,他始终不改初心,写下了诸多名篇佳作,也留下了不少传说佳话。
苏轼的儒家思想情怀
作者: 冯麒如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人文情怀 苏轼
描述:在思想意识层面,众多学者认为苏轼是将"儒""道"与"佛"三方思想汇集通达并用于指导实际人生的成功范例。苏轼的三家思想在不同时期与境遇之下展现的阶段主体地位不同,但从始至终皆是以儒家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占重要位置。从个人的家庭出身、学习方向、从政实践以及创作思考都可以感受到苏轼身上所具有的儒家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温恭坚韧的思想情怀。
疫情下的担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作者: 王佳
关键词: 文化 思想传承 疫情防控
描述: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强调"仁",仁即爱人、爱人民.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公元1057年,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奋厉有当世志的苏轼高中进士,在给同榜状元章子平的信中写道:"自今日起为许国之始!"自此,苏轼宦海沉浮一生,虽起落无常但初心不改,不管是在朝中为官,还是在地方为吏,他始终秉持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执政理念,从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一言一行皆为民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苏轼的防洪抗旱救灾思想与实践述论
作者: 孙卓,任杰
关键词: 救灾减灾思想 苏轼 防洪抗旱
描述: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历史治水名人。通过广泛查阅史料,梳理了苏轼在凤翔、徐州、杭州等地任职期间的防洪抗旱救灾实践活动,分析了其工作思路和治水思想,为中国古代水利史和科技史研究以及苏轼生平研究提供参考。
上页 1 2 3 ... 16 17 18 ... 64 65 6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