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卷如亲书兴豪——乾隆皇帝对苏轼书法的临学
- 作者: 王亦旻
- 关键词: 苏轼书法 乾隆临帖 学书思想
- 描述:临写苏轼书法作品是乾隆书法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全面感知苏轼人文思想的重要途径。清宫旧藏苏轼书法墨迹绝大多数是乾隆在位时入藏内府的,乾隆不仅进行鉴藏和刻帖,还反复临写,并将临写范围扩大到前人刻帖中的苏轼书迹。这些临书之作多保存于故宫博物院,整理研读这些书法习作,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痴迷书法艺术并深受苏轼书学思想影响的乾隆皇帝。
- 从苏轼笔记看其儒释道交融的文人思想特质
- 作者: 杨丽琼
- 关键词: 文人思想 苏轼 儒释道交融
- 描述:从笔记体的发展史来看,宋代是笔记体发展的繁荣期,在此期间,笔记体一改前代与小说杂糅不分的混沌状态呈现出新的风貌,这个时期的文人笔记承载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主流文体历来是研究苏轼思想特质的重要参考,事实上苏轼所作的笔记也可以作为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 论苏轼、黄庭坚诗歌用典中的文学思想
- 作者: 闫续瑞,宋定坤
- 关键词: 诗歌用典 文学思想 苏轼 黄庭坚
- 描述:用典是苏轼与黄庭坚诗歌中最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既可以体现他们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趣味,又蕴含一些独到的文学思想。他们自觉主张文学上的集大成,在诗歌创作中极为重视用典,拓宽了典故来源、增加了典故数量、丰富了用典手法。同时,由于苏、黄对诗歌标准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的诗歌用典也有着不同的风格。苏轼主张诗歌应做到雅俗兼具,他的用典具有"新"的效果;黄庭坚则认为诗歌应做到"不俗",他的用典带有"奇"的风格。通过对典故的选取和创新,苏轼和黄庭坚扩大了宋诗的题材、增强了宋诗的说理性,用典也成为宋诗以筋骨思理见长新风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中国思想史的知识信仰与人间情怀
- 作者: 一凡,刘芝庆
- 关键词: 人间情怀 中国思想史
- 描述:《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中国思想史的知识信仰与人间情怀》,"包括12篇独立论文,研究主题各不相同,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学、唐代至北宋的‘天人之道’南宋苏轼、陆象山、陈亮、叶适,到明末王夫之以至近代康有为、廖平与胡适之,各文论述内容表面上似不相干,但其实各文之间呈现一个贯通性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从个人之‘安身立命’到‘兼善天下’如何可
- 苏轼的儒家哲学思想
- 作者: 刘晓萌
-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入世 苏轼 儒家
- 描述:苏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他在文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作为北宋著名的文人,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为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很多学者都有一种强烈的入世的精神,苏轼也不例外,但同时又被在儒家思想影响和保护下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打击,因而陷入了想报效国家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苏轼也没能逃脱想要入世的思想。但是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入世之后被贬,但是他却坦然接受,在去被贬地方的途中虽然穷困,但是他却能广交朋友,在途中把儒释道三家思想贯通,使自己的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境地。。同时也把儒家所说的君子风范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一生之中把孔、孟思想身体力行,全面发展,通过诗词他把孔子的思想也集中体现了出来,对后世的发展也有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