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8)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8)
新教学理念下高中古诗文教学设计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 课为例
作者: 曹思哲
关键词: 审美鉴赏 古诗词教学 新教学理念 稍逊一筹 高中语文教材 老师 人文主题 收集资料
描述: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选择了《诗经》中的《芣苢》和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两篇作品。两篇作品是为人文主题"劳动"而选编的,这两篇作品在审美鉴赏上可挖掘的价值较之传统名篇要稍逊一筹,好多老师对两篇作品,尤其是《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很不熟悉,在教学中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笔者在备课时,通过多种媒介收集资料进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先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题解、研读,最后进行艺术手法的鉴赏,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故结合自己的备教经历,想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使学生在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同时初步体会跨
积水空明竹柏影——从苏轼词中晓理趣
作者: 李涛
关键词: 审美意味 理趣 伦理道德 苏轼词 社会伦理 三日不绝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词歌赋
描述:什么是"理趣"?通俗的理解即:"说理,但不乏味,且说得巧妙,说得有意思",并能够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般,就算是把"理趣"做到家了。首先是一个"理"字。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谓的理,一般指一种社会伦理或道德规范。它虽然也是理,但在诗词歌赋中却很少涉及。究其原因,诗词作为审美的一种载体,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强烈的审美意味,而一般的伦理道德恰恰最缺乏这一点。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排斥理在审美之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