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8)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8)
从《饮酒·其五》看陶渊明的审美化生存
作者: 黄晓芳
关键词: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审美化生存
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陶渊明可谓实现人的审美化生存追求的典范。这突出体现在他的诗文作品中。以其诗作《饮酒·其五》为窗口,可探析陶渊明的诗意人生,体悟他的审美化生存追求。陶渊明生活在实实在在的人间,却与尘俗保持了心理距离,做到了"心远",坚守了内心的淡泊宁静,他向往自由和谐的自然之境,并融入自然,深得其中"真意",达到了精神的超越,追求生存的本真与澄明,真正实现了审美化生存追求。陶渊明对于今天人们实现审美化生存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烟雨醉武隆
作者: 刘建春
关键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水墨画 早春时节 想象空间 审美趣味
描述:幼时背诵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辄为之神往。那短短的四句小诗,可以说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审美趣味和想象空间,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隐隐泛出的那一抹抹青青之痕,便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从嗜竹到置景造园:苏轼竹文化空间审美意象的建构
作者: 唐世坪
关键词: 置景造园 竹文化空间 苏轼 审美意象
描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的是苏轼钟情于竹,并在文学创作中借物抒情、建构竹文化审美意象的直接体现。苏轼咏竹诗中的竹文化意象对后世文人置景、造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从苏轼的诗词文章入手,提炼出苏轼对于竹子置景造园的直接与间接思想,并探究苏轼爱竹的原因及其竹文化审美观对后世文人竹树置景造园的影响。
“东坡愁”的审美范式及其词体特征
作者: 张文浩
关键词: 文化人格 “我言” “东坡愁” 叙事功能 审美范式
描述:柳永以慢词创作打破"花间范式"单一格局;以"耆卿为舆台"分流成两种审美范式,一种被周邦彦发展成清真范式,另一种被苏轼推衍成东坡范式。东坡范式与文人言愁风尚紧密相关,可归结为"东坡愁"。"东坡愁"的审美范式呈现三个审美特征:主体立场由"代言"转向"我言";缘事动情,加强词作的叙事功能;呈现须眉本色及"性情之外不见文字"的美学风貌。苏词从容调度各种表现方法,将各类愁绪审美化,其旨归却指向人生的自由层面,以超然自适的文化人格从各种愁绪中解脱出来。
苏轼书论思想与现代设计的审美共通性
作者: 沈袁达
关键词: 关系 现代设计 审美共通性 苏轼书论 艺术美学
描述:苏轼作为北宋书坛的领军人物与中国文化史上的巨擘,其不仅精通诗词与文赋,而且擅长书法与绘画。他重视书法创作理论,其书论多集中于他的题跋或散论中,观念自成体系、主旨明确,其中论理、论意、论法、论评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启示意义。通过分析苏轼书论核心思想与现代设计审美的共通性,借此确立对古代艺术理论成果的关注,倡导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体系。
上页 1 2 3 ... 12 13 14 ... 20 21 2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