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愈古诗中的“性情面目”与人物百态
-
作者:
葛晓音
-
关键词:
性情面目
人物描写
长篇古诗
寄赠酬答
-
描述:韩愈继承了杜甫在长篇古诗中将写人和记事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通过古诗的散句化深入挖掘其叙述的潜能,进一步发展了在寄赠酬答类题材中提炼自我形象和描写人物的创作艺术。其中与各类人物交往的作品既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世情百态,又最能显示出韩愈本人"疾恶甚严,爱才若渴"的性情面目。其创新意义在于扭转了大历以来应酬诗日渐空洞单调的趋势,并为抒情诗开出了借助人物刻画以刺时述怀的创作路向。
-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
-
作者:
陈林
-
关键词:
桃花
具体描写
古诗
环境气氛
巧妙运用
-
描述:在古诗中巧妙运用数字.常能化平淡为神奇、变乏味为有趣,使枯燥的数字发挥出神奇的修辞功效,并焕发出盎然的意境。数字点染精妙难言北宋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先以“三两枝”具体描写桃花零星开放实景,渲染初春环境气氛,再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点明主旨。
-
分类集群 读写共生 ——以《走近苏轼专题》为例谈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
-
作者:
曾静
-
关键词:
读写共生
古诗词
群文阅读
苏轼
-
描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纵观当下碎片化的古诗文教学,在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很难得到快速提升。而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出现是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这也正符合陶行知所讲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本研究以苏轼词作群为例,进行不同议题组合的群文赏读探究,通过"分类集群—知人论诗—读写共生"等步骤,提高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品质,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上页
1
2
3
...
6
7
8
...
22
23
2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