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18)
对流雨
作者: 尹超
关键词: 资料库 望湖楼 你知道吗 信息库 熟读 古诗词
描述:你知道吗?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不仅是文人的情感库,还是历史的资料库,更是科学的信息库。在这里,我们要用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早已熟读的古诗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但愿人长久
作者: 杨亭
关键词: 适时点拨 教学重点 乐观向上 精读课文 学习者分析 古诗词 文包诗 思亲
描述: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难读易错的生字、词语以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包词”文中有词,词中有文的特点,领路词的意境。3.精读课文,体会苏轼中秋佳节时对亲人的思亲之情,以及他豁达豪放的精神个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4.初步感受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者分析:学生之前已学过《咏华山》、《每逢佳节倍思亲》等“文包诗”类型的文章,虽然这是一篇“文包词”,但是与“文包诗”极其相似,所以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很少经历过离别,对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思念之情可能无法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点拨,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与感悟上,引导学生体会苏轼中秋佳节时对亲人的思亲之情,体会苏轼身上表现出的豁达之情。
本期阅读明星 张妍彤
作者: 楚静静
关键词: 《题西林壁》 古诗词 童话故事 吟诵 初一学生 古典诗词 韵律感
描述:从上海市蒙山中学初一学生张妍彤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积累的重要性。张妍彤的妈妈在她小时候就用古诗词代替儿歌和童话故事为她启蒙,在她心底埋下了一颗国学的种子。两三岁时,张妍彤随家人回四川老家,有一次爬到山顶,她当场背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旁边的叔叔阿姨们大为惊讶。她很喜欢吟诵诗词时的韵律感,加之后来学了声乐,让她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日浓。
苏轼诗词中的劳动赞歌
作者: 杨雨
关键词: 民生疾苦 起伏龙行 中国古诗词 苏轼诗词 《诗经》 百姓生活 祈雨
描述:从《诗经》开始,劳动是诗人们关注民生疾苦的重要窗口,劳动带来的甘苦滋味、哀乐情绪成为中国古诗词的主题之一。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漫卷诗书于苏轼诗词中,劳动人民的身影在他笔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美丽。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次年,徐州遭遇春旱,苏轼去城东石潭祈雨,写下《徐州祈雨青词》和《起伏龙行》。诗中描述徐州大旱的情景:"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大概是心诚则灵,祈雨后不久,徐州普降甘霖,旱情缓解,百姓生活恢复正常。
以读助教,以读促学 ——以《水调歌头》教学为例
作者: 李洁
关键词: 《水调歌头》 诗歌教学 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 古诗词 诗词教学 有效尝试 跳读
描述:诗词是语文教学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就有诗歌36篇、古诗词48首。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教学,是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以读助教,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诗词大意,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读中知人论世,在读中体会文章的主旨深意。读有很多表现形式,学生可以自由朗读个体解读,可以齐读集体感悟,可以默读深入思考,可以跳读关注重点句子等。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对诗词教学中以读助教,以读促学进行了有效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上页 1 2 3 ... 17 18 19 ... 22 23 2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