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01)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01)
隐遁和隐逸:陶渊明归隐的两个阶段
作者: 石先进
关键词: 生活道路 古代文人 江州祭酒 士大夫 陶渊明 寄情山水 自然山水 中国古典文学 生活模式 刘敬宣
描述:隐遁和隐逸:陶渊明归隐的两个阶段石先进归隐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但过去的正史野史只记“隐途传”“逸士传”,忽视了归隐有隐通和隐逸之分,似乎把问题简单化了。这既掩盖了事物的真相,又不利于研究的深入。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就以从隐遁...
互文与再生:古典诗歌中的塔影书写
作者: 潘静如
关键词: 林景熙 题灵隐寺 綦毋潜 洪咨夔 凹面镜 唐人选唐诗 储光羲 古典诗歌
描述:佛塔建造在六朝隋唐之际进入高峰。因此,当时关于佛塔的记载或描写极多,特别是唐人诗歌里多有歌咏。论名气,首推杜甫、高适、岑参、储光羲诸人登慈恩寺塔的同题之作。即便是以辟佛著称的韩愈亦有七言古诗《送僧澄观》,以雄健的笔力渲染了普光王寺塔的恢奇。这类诗歌很多,大抵带一
经典诗赋的视觉再现——从《后赤壁赋》到《后赤壁赋图》
作者: 任金星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诗赋 高中美术教学 美术课 视觉再现 古典文学作品 学情分析 美术作品
描述: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在高一年级美术课中,学生已基本掌握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表现方法。同时,高一语文设有苏轼诗赋为内容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对其进行绘画创作。诗赋一直是中国绘画的重要创作来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将古典文学作品与绘画相结合进行学习,不仅是学科之间的融合,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精神的学习与传承。
词之生命——《唐宋词十七讲》荐读
作者:
关键词: 《花间集》 《唐宋词十七讲》 张惠言 校友会 文以载道 唐宋词十七讲 古典诗词
描述:【导读】《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唐宋词十七讲》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
诗形的创新与诗意的自洽——尹才干图像诗论
作者: 徐启航,龚奎林
关键词: 苏东坡 摩诘 图像诗 诗形 诗中有画 古典诗歌 画中有诗 汉语诗歌
描述:尹才干立足于时代,书写真情实感的语言、塑造生动传神的图像。把对时代的思考熔铸在图像诗当中,获得诗形的创新与诗意的自洽,尤其在抗疫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准确地道出了王维诗歌的特点:即长于描景状物,读罢使人如置身于卷轴之中,意境颇为优美典雅。相比于古典诗歌百般品味揣摩之后,在读者脑海中形成的形态各异的画卷,现代汉语图像诗则更为直观地展现出了汉语诗歌的形态之美。
上页 1 2 3 ... 56 57 58 ... 59 60 6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