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大系
-
作者:
(宋)苏轼书
-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法书
北宋
-
描述:本书以图片的形式收录了苏轼的经典作品,包括梅花诗帖、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祭黄几道文卷、致季常、李白仙诗卷、人来得书帖、归院帖、东武小邦帖、治平帖、获见帖、令子帖等几十篇作品,……
-
北宋党争与文人画的精神内涵
-
作者:
吴增辉
-
关键词:
党争
精神内涵
北宋
文人画
-
描述:北宋中后期的党争造成政治环境的严重恶化,逃弃政治而归隐山林成为士大夫阶层普泛化的文化心理,表现在绘画创作上便是抗争、隐逸及趋向孤独荒寒等多重主题取向,这在苏轼、文同等人的作品中得到了突出表现。
-
“嵩山记忆”:北宋许党士人群体的文学活动及其历史成因
-
作者:
严维哲
-
关键词:
许党
历史成因
嵩山记忆
北宋
-
描述:北宋后期,有一批被视为"许党"的士人群体,时常为研究者所忽略。这些文人以李廌、陈恬、崔鶠、田昼为首,在当时有一定的名望,他们的居住地均在嵩山附近,构成了一个有着较为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学集团。许党文人借助嵩山这一特定地域,或登临揽胜,抒发胸中块垒,或在嵩山栖隐,优游岁月,更有人在山中设帐授徒,传道解惑。许党士人之所以抱有如此强烈的"嵩山记忆",与苏轼父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宋代奉行的祠禄制度,也是他们在山中活动的重要缘由。此外,"嵩山捷径"的传统,则是许党中人在嵩山栖隐生活的又一因素。许党文人的"嵩山记忆"秉承了唐以来嵩山题咏的创作风气,也是苏轼文人集团活动的余波,对南宋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尚意书风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北宋时期楷书的影响
-
作者:
李俊贤,潘凌锋
-
关键词:
楷书
尚意书风
北宋
-
描述:唐代书法家们对于法度的极致追求,使得宋初书坛一直笼罩在因循守旧的阴影之中。直到由苏轼、黄庭坚、米芾所引领的尚意书风的兴起,才突破了唐代法度的束缚,进入了追寻创新、张扬个性的自由创作时期。北宋书家大多兼善楷书,但投入更多精力的却是书写更灵活、表达更自由、更能抒情达意的行书和草书。以法度为主的楷书在唐代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在宋代却逐渐衰弱,文章从尚意书风入手,分析尚意书风形成的原因并探究其对北宋时期楷书产生的影响。
-
从苏轼的礼物交换看北宋文人政治
-
作者:
廖定一
-
关键词:
士大夫
礼物交换
苏轼
北宋
-
描述:礼物交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之中。在儒学复兴的背景下,北宋士大夫们恪守着重"礼"崇文的儒家规范,他们交往也正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的。透过苏轼丰富的礼物交换行为,不难发现北宋士大夫们通过礼物交换行为实现了广泛的群体交流与身份认同,而这一行为伴随着北宋政局的演变而呈现出不同特点,蕴含着北宋文人政治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