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53)
新闻(2)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41)
生态文化(7)
耕读文化(3)
社会生活(2)
地方艺术(2)
浅论陶渊明的“怒目”与“静穆”
作者: 肖章洪
关键词: 理想社会 追求自由 无君论 鲁迅 刘裕 陶渊明 作品 阮籍 忧喜 《桃花源记并诗》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论家对其作品中表现的“怒目”与“静穆”历来争议很大,至今尚不一致,故有论辨之必要。一钟嵘《诗品·序》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历代论家多沿袭此说并加以阐发。“五·四”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曾对此提出批评.可是至今尚有人未理解鲁迅的原意,认为“静穆”是陶渊明的主要方面,“怒目”只不过表现在晚年极少数作品中。是否如此,试作分析。
论陶渊明的两次飞跃(提纲)
作者: 张铨锡
关键词: 第一次飞跃 田园 社会状态 杜甫 第二次飞跃 远人村 陶渊明 两次飞跃 作品 金刚怒目
描述: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固然不对,再加上一点“金刚怒目”也并不就对。鲁迅说的是要“顾及全篇”、“全人”,顾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陶渊明的生活、思想有其变化的过程。归田是陶渊明一生的转折点。虽然,在紧密结合这个转折来分析他的作品思想风格的变化上,我们做得还不够;但这个变化却是明显的,大家都注意到了。
基于群文阅读的初中语文苏轼作品整合教学设计
作者: 刘素琴,周书伟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 传统优秀文化 熏陶感染 苏轼作品 初中语文教材 群文阅读 健全的人格 水调歌头
描述:【整体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传统优秀文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比不少,苏轼作品有以下被选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
美术教科书中的苏轼——人美版高中教材苏轼相关内容的分析
作者: 任慧敏
关键词: 美术教科书 美术教材 人美版 人民美术出版社 高中教材 价值挖掘 苏轼 书画作品
描述:现行高中美术教材中直接源于苏轼的书画作品较少,但以苏轼为代表的蕴含中国传统文人画精神和价值的书画作品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版")出版的高中美术教材为基础,从苏轼相关内容的教育价值挖掘、教材中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实施建议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上页 1 2 3 ... 43 44 45 ... 49 50 5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