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
论“性三品说”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徐晗
关键词: 性三品说 崩溃 发展因素 人性论
描述:自古儒家论"性",春秋战国时期便有论述,最早见于孔子《论语》之中,后至唐宋时期共大约1500年间各代文人思想家皆对"性"有所论述。古人论"性"即讨论人性的善恶,而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也在各个时代的思想家的主张中不断变化发展。从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到汉代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再到中唐时期韩愈"性三品说"皆是在孔子《论语》中人性论的继承与发展。
苏轼策论中的“君子”人格与儒家政治情怀
作者: 单江东
关键词: 文人政治 政治德性 人文情怀 人性论 君子
描述:苏轼的策论是中国文人政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他以旷世罕见的"大文豪"身份参与了北宋中高层的政治活动,与新旧两党均有交集,其对中国文人政治的反思俱见于其大量的策论之中,而"君子"又是其策论中的重要议题。秉持儒家仁义为本的政治德性,苏轼的"君子"议题既反映了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中的"身份政治",也折射出他对儒家人性教化与科举制度关联性的思考。通过苏轼策论中的这一议题,我们可以重新评价儒家"君子"人格所展现的主体性、普遍性和创新性在社会治理和制度稳定方面的特殊意义。本文主张,通过苏轼"君子"议题的提示,儒家政治德性中的"仁智勇"三达德可以再细分为"仁"与"智勇"两类德性,以"仁"为主体性、基础性的人文德性,以"智勇"为客体性、运用性的制度德性,由它们共同构成评价中国文人政治的基本要素。
韩愈“性情三品”说与李翱“性善情恶”说之比较
作者: 蔡文君
关键词: 性情论 “性情三品”说 “性善情恶”说 人性论
描述:韩愈和李翱的性情论,上承两汉,下启宋明,是对先秦以来儒家伦理学说的恢复和传承。韩愈发挥董仲舒的理论,在《原性》一文中提出"性情三品"说;为深化和发展韩愈之说,李翱以儒家心性学说为主,借鉴佛教的佛性论和修养方法,在《复性书》中提出"性善情恶"说。二说在儒家性情论体系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因此,比较二人在性情问题上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把握儒家人性本体论和深入理解韩李性情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