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1)
生态文化(5)
中秋的味道
作者: 张馨予
关键词: 中秋
描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千多年前,宋代大诗人苏轼用此诗来表达自己在中秋节时的惆怅。从此以后,中秋便与这句诗结合在了一起。然而,中秋的味道却不仅仅是惆怅。中秋,代表着团圆。中秋之夜,每扇窗户中都传出隐隐的笑声,人们举杯庆祝的影子朦朦胧胧。中秋前夕,地铁上有些人提着一袋袋月饼,有些人拉着大大的行李箱,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不一样的神情。是欢乐?是惆怅?是期待?是思念?大家匆匆忙忙地走着,憧憬着家那熟悉的味道。
水调歌头·中秋
作者: 苏轼,吕志明
关键词: 水调歌头·中秋
描述:水调歌头·中秋
古乐今用,以歌寄情
作者: 古梓颖
关键词: 民乐 合唱 中秋 水调歌头
描述:古代有不少咏月的经典之作,宋代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便是其中的代表。中秋节更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对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影响颇深,是寄托着思念故乡和盼望团圆之意的佳节。如今,随着合唱艺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古诗词题材也越来越受到了当代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偏爱,《水调歌头·中秋》作为新编合唱版本,在原有的词的基础上,创新成为编钟、民乐团和合唱团所作的歌曲。苏轼《水调歌头》的全新改编合唱版本《水调歌头·中秋》充满了作曲家在结构布局、和声、配器、织体、节拍、节奏等方面作的不同程度的创新,歌曲中充满了浓浓的
今夜月华如水,人间团圆成双
作者: 简微柠
关键词: 中秋月
描述: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作者:
关键词: 中秋节 传统节日
描述: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你知道坐象兔儿爷的寓意吗?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的月明亮而饱满,一直是人们寄托思念之情的象征。李白在《静夜思》中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人们借月抒情的千古名句。中秋这天是人们阖家团圆的日子。古时候远方的游子要回家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