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4)
潮州江山尽姓韩,何也——“解密韩愈”之四
作者: 张弘韬
关键词: 底蕴深厚 韩愈 潮州 十三年 江山
描述:潮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第一次来潮州的人都会感到好奇,潮州的江叫作韩江,潮州的山叫作韩山,真可谓"一片江山尽姓韩"。而这个"韩",就是韩愈。韩愈曾经被贬到潮州,唐朝是李家天下,怎么会出现"一片江山尽姓韩"呢?这是因为潮州人民太爱韩愈了。/壹/元和十三年(818),有功德使上奏宪宗皇
梅尧臣《观博阳山火》的政治隐喻——与《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相似性对比
作者: 张珂
关键词: 元和三年 《观博阳山火》 景祐三年
描述: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对宋代文学影响深远。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在对韩愈的学习中形成平淡的风格特色。韩愈于元和三年创作了《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梅尧臣于景祐四年创作了《观博阳山火》,元和三年与景祐四年发生了相似的政治事件。而梅尧臣在景祐四年创作的《观博阳山火》模拟学习了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本文通过对比两首诗相似的创作背景、内容与结构来揭示前者对于后者的学习以及《观博阳山火》背后深层次的政治意蕴。
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
作者: 杨修宝
关键词: 教学建议 写日记 三年级
描述:一、单元解读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不同特点不同角度的秋天。《古诗三首》描绘的都是诗人眼中秋天的美丽景色。《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描写和颂扬深秋山林风光的绝句,作者咏物言志,以景寄情,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了深秋时节,"我"在上学路上看到
虚而遨游
作者: 张宗子
关键词: 遨游 三年 夜游 苏过 黄州 前后《赤壁赋》 赤壁 苏轼
描述:自元丰三年二月至元丰七年四月初,苏轼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两个月。这期间,赤壁是他经常游览的地方,见诸诗文的就有四次。前三次是夜游。第一次在元丰三年八月,是和儿子苏过两人划着小船去的。其后两次,分别在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是带着朋友去的。后两次夜游的结果,便是著名的赤壁怀古词和前后《赤壁赋》。第四次仍在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他生日,当天,朋友们特地安排在赤壁之下为他置酒庆祝。
苏轼追星也疯狂
作者: 崔锦祎
关键词: 庆历三年 德颂 读书人 私塾先生 苏轼
描述:庆历三年,苏轼正值总角之年,进入私塾跟随老师学习。一天,乡里来了个从京师来的读书人,将石守道所做的《庆历圣德颂》给私塾先生看。先生看完,连连称道。苏轼听到平日里十分苛刻的先生竟然称赞他人,十分惊讶,于是便跑过去凑热闹,站在一旁,偷偷地看《庆历圣德颂》,并问先生所称赞的是什么人。私塾先生瞧了苏轼一眼,不屑道:"你一个小孩子,又何必知道这些呢?"苏轼不服气地答道:"这些人如果是天上来的神仙,那么我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人的话,为什么我不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