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9)
生态文化(5)
中国文化中的智者——陶渊明
作者: 王菁
关键词: 文化 意志过程 道德自律 陶渊明 中国 文学研究 心理结构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最受推崇的历史人物之一。他以他的生活实践和文学创作,相辅相成地构筑起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一个崭新的审美境界。作为一种人格楷模,他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围,对后世士大夫阶层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诸方面
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存论意蕴*
作者: 田义勇
关键词: 肉体之我 生存哲学 道德之我 陶渊明 超思虑之我
描述:陶渊明的《形影神》组诗应该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来理解。文章基于当代生存哲学的问题域,来重新思考其哲学意蕴,并结合中西哲学的比较视域,审视其价值观的独特性。
苏轼与李常的交往及评价
作者: 杨胜宽
关键词: 交往历程 道德文章 亲密关系 李常 苏轼
描述:苏轼与李常的交往,自熙宁初至元丰末维持了十多年,这与他跟很多同辈文人交往的时间比较起来,不算很长。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又是许多苏轼朋友难以与之比拟的。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相同的政治立场和观念,相似的仕途沉浮与坎坷,以及彼此认同的道德文章价值取向和推诚相待的交友之道。
历史之势与生民之意:柳宗元政论中的政治与道德
作者: 刘顺
关键词: 封建论 志与明 政治与道德 柳宗元 理与事
描述:柳宗元政论对"公""私"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的考察,将政治与道德之分野与互动的考量,提升至极高的理论水准。其关于"人"之分析,不再聚焦于性之善恶,而以"志"与"明"为贤愚分判的标准,并以之为达成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经此迂回,道德维度的影响被重新置入政治生活。在回应中唐社会危局并确立为士之道的过程中,相较于韩愈、李翱一系偏好对于心性问题的探索,柳宗元将理民及物作为运思的重心,并在对佛教思想的接受中形成了道在物中、理事不二的基本判断,从而为"志"与"明"现实品格的获取奠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文人仕宦的现代教益
作者: 单纯
关键词: 重儒抑法 以德约权 文人仕宦 道德勇气
描述:苏轼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旷世文豪,更是中国文人仕宦中的标新立异之士。其文才学识足可与西方智者亚里士多德媲美,而其寓儒家政治伦理于豪放诗文,一生宦海沉浮而士节不屈的书生意气,古今中外罕有其匹。本文论述苏轼少年立志赖有名士范滂垂范与苏母家教,弱冠成名,以仁义辨赏罚,申明儒家仁厚之德为治理原则,法家惩罚之度为治理之术,朝议则重儒抑法,贬谪则随遇而安;辞赋止于山水日月,深意寓于治国理政;申明儒家"天下为公"之伦以约束封建皇权至上的"家天下"之私;阐明国家治乱系于道德之深浅,而非富强之功利。虽有"满腹经纶",屡挫于"一肚子不合时宜",其"身体力行"所折射的文人仕宦之得失教训为:天下为公,经世济民,以德约权,文以载道。
上页 1 2 3 ... 5 6 7 8 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