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3)
元好问: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读者”
作者: 孙雅洁
关键词: 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柳宗元 接受 第二读者
描述:金代元好问的"论诗诗",在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纵观宋金之际柳诗接受方向,"第一读者"苏轼首先构建起"陶渊明-柳宗元"的接受路径。后又融入了自唐以来"陶谢"并称的传统,形成了"陶、谢、柳"以诗风相类而并论的情况。但此时谢与柳的联系仍依赖陶渊明为纽带,他们的直接关联仅局限于比较山水诗作文本的优劣。元好问挑战已形成的期待视野,将谢柳二人与陶区别开,并把柳宗元分置于谢灵运一脉。改变"陶柳"同流的接受路径,走向"谢、柳"同流。其原因在于元好问的生命磨砺,使他得以透过诗歌文辞的表面话语,转而向内里之"心"挖掘。体察出谢柳二人志高而遭弃置,才高则述诸笔,跨越家世与朝代潜相交鸣的"寂寞"之味。
是陈说孝心,还是表白忠心?——浅谈《陈情表》教学内容的选择
作者: 童志国
关键词: 内容的选择 李密 文本解读 普通读者 《陈情表》 孝心 苏轼
描述:苏轼曾评价说:"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许是受苏轼这一评价的影响,后世不少读者在读《陈情表》时,将重点放在感悟和认同李密奉养祖母的一片孝心上。作为普通读者这样解读《陈情表》自然不成问题,但作为教学文本解读,这样的内容选择无疑是偏颇的。然而在名篇《陈情表》的常态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仍然紧扣"孝"字来设计教学,比较典型的教学流程为:找孝心、读孝心、评孝心、写孝心、行孝心(布置学生给父母或爷
元好问: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读者”
作者: 孙雅洁
关键词: 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柳宗元 接受 第二读者
描述:元好问: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