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愈“道统”建构与荀孟地位变迁——中晚唐儒学之变革及结局
- 作者: 张明
- 关键词: 荀子 程朱 孟子 道统 韩愈
- 描述:中晚唐时期,韩愈因感于儒学受佛、道二教的挤压,摩袭新禅宗道统,参照《孟子》卒章之说,建构儒家"道统"理论。且以其"排佛老"比诸孟子之"距杨、墨",推重孟子之学"醇乎醇"。相较而言,荀学则被指为"大醇而小疵",不列门墙,一场扬孟抑荀的变革遂与"道统"相伴而生。韩愈之后,伴随"道统"的发展,荀孟之间孰优孰劣的话题纷争不断,莫衷一是。至程朱学派兴起,以"道学"填补"道统",以道学家接续孔孟,"道统"定格;取性善说为心性论基础,孟子升格;因性恶说及其与法家之纠缠而贬抑荀子,荀学见黜。此中之得失,需作深入辨析与研探,荀学之复兴,或可期待。
- 《荀子·非相》“接人则用抴”之“抴”注评与新释
- 作者: 姚海涛
- 关键词: 荀子 接人用抴 汉简 椄楪
- 描述:《荀子·非相》"接人则用抴"句注解之关键在于"抴"字。梳理历来注解可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三大解释方向,主要有杨倞"牵引"说、杨注或曰"楫"说、韩愈"檠枻"说、刘师培"泰"说。以上诸说虽持之有故,实则未为允当。在古籍注解之训诂通例、他书旁证、文势情境、义理贯通四大原则指引下,可建构起解"抴"字当遵循的三条标准。第一,"抴"当为与"绳"相对之名词。第二,"抴"当为与"接人"密切相关之工具或标准。第三,"抴"对应者当是"人",是"他人",是"众",是"下之人百姓",故须能与"宽容"建立起取譬之关联。以此为据,藉助《说文解字》《墨子》等典籍,尤其是西北屯戍汉简与敦煌、居延简,经以形索义、因音求义、据文考义而提出"抴""枻""楪"实通而为一,解为"椄楪"新说,以明此句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