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5)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52)
生态文化(2)
红色文化(1)
水月之间的精神逍遥:重读苏轼经典《前赤壁赋》
作者: 欧阳琴1,林长洋2
关键词: 前赤壁赋 客观对应物 经典重读
描述:重读苏轼经典《前赤壁赋》,从水月作为心理意识的“客观对应物”角度切入,剖析“月和水”在“主与客”心中三重观感,探索它们由物我交流的人格对象,到天人相形的自然客体,再到物我同一的精神载体的不同地位,领略作者从个人境遇到宇宙人类命运再复归个人心灵的深邃思考,把握其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质。
周公恐惧流言后
作者: 傅道彬
关键词: 流言 袁崇焕 经典文献 李白 苏轼 周公 王国维
描述:周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流言击中的政治家。流言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孔子、屈原、司马迁、嵇康、李白、苏轼、王阳明、袁崇焕、王国维等,一个个圣贤君子、学者诗人被流言击中。理论上说,周公之前也一定有人为流言所困,为流言所中,但是从现存的经典文献记载来看,周公却是第一个。
陶诗阐释的经学化、经典化与意境化
作者: 李剑锋
关键词: 陶诗 意境化 阐释 经学化 经典化
描述:宋代之后,陶渊明诗歌的诗史地位逐渐牢固树立起来,这固然得力于其自身的魅力,但在接受中日益走向经学化、经典化和意境化则是它被普遍褒扬的三大基本原因。陶渊明人品经历了一个由高尚化而儒学化的过程,作品经历了一个由支流化而主流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大致在宋代之后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崇高化和经学化。苏轼之前,陶渊明主要被看作二流作家,苏轼评价陶渊明"李(白)杜(甫)莫及"的惊天言论对于重新定位陶渊明一向不算很高的诗史一流经典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陶诗意境美的发现与宋代苏轼、范温、元代方回、清代钟秀和近人王国维等关键读者的揭示密不可分。陶诗的经典化和经学化几乎是同步和交融的,它们虽然抬高了陶诗地位,其弊端是难免造成对陶诗非儒家特点和艺术特点的遮蔽,而意境化则披文入情,由情寻理,是对陶诗本质艺术特点的澄明。
上页 1 2 3 4 5 ... 9 10 1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