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424)
浅论陶渊明的“怒目”与“静穆”
作者: 肖章洪
关键词: 理想社会 追求自由 无君论 鲁迅 刘裕 陶渊明 作品 阮籍 忧喜 《桃花源记并诗》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论家对其作品中表现的“怒目”与“静穆”历来争议很大,至今尚不一致,故有论辨之必要。一钟嵘《诗品·序》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历代论家多沿袭此说并加以阐发。“五·四”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曾对此提出批评.可是至今尚有人未理解鲁迅的原意,认为“静穆”是陶渊明的主要方面,“怒目”只不过表现在晚年极少数作品中。是否如此,试作分析。
从陶渊明的训子诗文看其仕宦思想的变迁
作者: 聂言之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门第观念 桃花源记 仕途 诸子学 晚年 陶渊明 仕宦 无君论思想 具体内容
描述:陶渊明自二十九岁为州祭酒,至四十一岁挂印彭泽令,其间三进三退,浮沉宦海十三载。此后,他坚拒利诱,甘守贫贱,再未涉足仕途。然而,我们不可因此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便不存在仕宦思想。陶集内有训子诗文三篇:《命子》诗、《责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它们分别作于陶渊明仕宦初期、归隐前期和归隐后期。三篇诗文皆对儿子寄以关怀和期望,具体内容却有不同:《命子》以祖先业绩勉励长子有为于仕途;《责子》为诸子学业无望而悲哀;《疏》一扫仕宦说教,惟愿儿辈友爱相处,患难与共。训子诗文反映了陶渊明仕宦思想由强而弱而完全消释的变化过程,归隐前期他还残存仕宦思想,晚年才彻底摒弃了它。
“古代失意文人精神气质”主题探究 ——以《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为例群文设计
作者: 穆亚涛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失意文人 主题探究 精神气质 柳宗元
描述:一、缘起所感,期引思考近日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境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语文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几位具有类似经历的古代文学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幽泉怪石,无远不至"的柳宗元,"欲乘风归去"又心忧"高处不胜寒"的苏轼……他们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谋略过人,有治国安邦之志,经天纬地之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落得或贬或隐的命运,怀才不遇,有志难伸,愁闷与伤感自不待言。但是,因为每个人所受思想影响
上页 1 2 3 ... 66 67 68 ... 83 84 8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