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4)
表达的个性
作者: 刘永胜
关键词: 考场作文 《劝学》 朱自清
描述:给学生比较《劝学》和《师说》,问到更喜欢哪一篇的时候,学生各执一词,各抒己见,多数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喜欢荀子的学者之气,有的说喜欢韩愈的充沛感情;有的说喜欢荀子的说理形象,有的说喜欢韩愈的对比突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精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羞答答的女生。
朱自清致逯钦立信函之五(1942.10.28)*
作者: 逯弘捷
关键词: 信函 讲义 陶渊明 朱自清
描述:朱自清致逯钦立信函之五(1942.10.28)*
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作者: 王渝淇
关键词: 散文 文学评论 朱自清
描述:宋代苏轼在《定风波》中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内心安宁在什么地方都如同在家乡一般,体现出他随缘自适的旷达乐观。"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人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朱自清先生这样写道,扬州虽不是先生的出生地,但在扬州生活的十几年可谓是他一生中最安定的日子,所以我认为扬州对先生来说也是"此心安处"吧!先生将自己认为是扬州人,那么看待《扬州的夏日》就不可抱有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松堂游记》等一样的态度,这并不是普通的游记,因为在笔墨之间夹杂浓浓乡思。这篇笔墨简短的散文载于1929年《白华旬刊》,身处乱世时思及故乡,因此写下这篇名气不算大的散文。朱自清的一生似乎与"水"结下缘分,读书、工作,奔走于江浙各地,足迹遍及南北方各地。四处漂泊也为他热爱写游记提供了条件。
陈寅恪、朱自清学术互动论略 ——以1936年退稿事件为中心
作者: 孙羽津
关键词: 陈寅恪 古文家 互动论 唐代小说 《朱自清全集》 传奇小说 朱自清
描述:陈寅恪与朱自清之间的学术互动,是现代学术史上鲜为人知而又耐人寻味的生动案例,集中体现于《韩愈与唐代小说》一文从退稿到刊用长达十余年的曲折历程之中。陈寅恪的撰述宗旨,不止于文学史考证,而是以西学之道,还治西化迷思,为韩愈古文及其儒道正名,以述学姿态回应时代思潮,参与文化重建。朱自清对陈文态度的变化,与他调和新旧的思想趋向密不可分。在渐行渐近的道路上,陈、朱更加注重揭示传统相对于现代的种种价值,将学术理念落实为话语实践,这在中国学术现代转型历程中颇具典范意义。
西双湖畔朱公堤
作者: 张燕
关键词: 朱自清故居 东海水晶 桃林镇
描述:欣欣然依东海之约,我们从长江上下乘车、乘船、乘高铁,奔往朱自清的故乡——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采风。7月盛夏,原是赤日炎炎,可巧前几日连降细雨,东海竟如春天般朗润,轻悄悄的微风拂过,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心安神定。车子在连霍高速奔驰,眼前窗外是与北方不大一样的景致:澄碧的蓝、绵软的白、油油的绿,就连夏雨也温柔得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就连杨树也和南方的人一样,似乎多了些娟秀雅致。到了东海已是正午,餐食丰盛,特色迷人——东海老公鸡、东海老淮猪、小鱼卷煎饼、油炸馓子、羊肉汤锅……东海,这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自先秦设郡的历史文化名城,慢熬风花,细炖雪月,以惊艳的扮相、质朴的芳名、馥郁的醇香,氤氲着酽酽的人间烟火气。有温度、有筋骨、有情感的城市总是文风昌盛,李白、苏轼、温庭筠等诗词名家就曾多次足抵东海,把酒临风,举杯望月,留下一首首珠玉佳诗、一篇篇千古名作。现代的东海更是文学大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教育家、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故乡。许是久已浸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