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画中的汉字性:以苏轼的《潇湘竹石图》为例
-
作者:
匡景鹏
-
关键词:
汉字性
语图融汇
汉字符号学
文人画
-
描述:"何谓文人画"一直是艺术史上非常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画家和学者们大都在历史框架内考察文人画的内涵与外延,然而却很难达成共识,这主要是因为它作为一种理想形态与历史真实存有差异。因此,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个富有争议的话题,那就是不再关注其本体论特征,而是用汉字符号学的方法考掘其构意法则。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元素,汉字性是生成文人画的重要机制。汉字性根本特征就是语图融汇,文人画内容面的意符性特征和表达面的笔墨性特征都具有汉字性的本质特征。
-
文人画的“诗性”与诗意空间营造
-
作者:
冯健
-
关键词:
诗性
绘画作品
古代画论
古代绘画
吴道子
诗意空间
文人画
-
描述:一、古代画论中"诗"与"画"的关系古代绘画理论中不乏对"诗"与"画"关系的阐述。[1-3]将这些理论摘取出来进行综合分析,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将画家的作品与画家兼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主要是针对唐代著名诗人兼画家王维的绘画作品与同时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比较。如《宣和画谱》中所说"维所画不下吴道玄也……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由是知维之画出于天性,不必以画拘,盖生而知之者。"另外,苏轼也曾专门写诗比较过王维和吴道子。
-
连载 藤花集 谈瓷卷
-
作者:
唐跃
-
关键词:
题跋
物理形状
画工
士人画
苏轼
论画诗
文人画
-
描述:北宋苏轼是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他的文人画观散见于许多题跋和论画诗中,例如,有一则题跋说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2]这里所说的"士人画",就是后来常说的文人画。那么,文人画的特点是什么呢?苏轼认为文人画不像专业画工那样拘泥于物象自身,而是具有超越物象之外的意蕴。欣赏文人笔下的物象,能够看到物象的精神状态,能够体悟到画家试图赋予这种物象的精神性内容。欣赏专业画工笔下的物象则不然,能够看到只有物象的物理形状和具体细节,不会引发任何超出物象之外的联想,因而感到枯燥乏味。
-
徐州: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发源地 ——以墨竹为中心
-
作者:
仇春霞
-
关键词:
画诗
王维
发源地
文人士大夫
图赞
吴道子
苏轼
文人画
-
描述:苏轼题的画诗和画跋数量比较多,时间跨度大。较早的有25岁时写的《王维吴道子画》,27岁时写的《题凤翔东院王维画壁》,28岁时写的《跋〈醉道士图〉》,32岁时写的《九马图赞》等等。最晚可查的有去世那年写的《题过所画枯木竹石》《王进叔所藏画跋尾(五首)》等等。而散见于各种文体中的只字片语,数量更是巨大。其内容涵盖了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等诸多画科。这些与绘画有关的诗文,从总体上体现了苏轼作为文人士大夫的绘画观,被后世广泛引用。
-
苏轼的勤奋
-
作者:
立木斤
-
关键词:
辛弃疾
欧苏
苏黄
欧阳修
苏辛
苏轼
中国文人画
黄庭坚
-
描述:苏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方面,被尊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在绘画方面,他又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