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论唐宋诗歌转型过程中的三种人性观及其影响
-
作者:
李舜臣,陈晗
-
关键词:
情
唐宋诗
人性观
性
转型
-
描述:唐宋诗之别在宋代就已被有意识地提出,其中主"情"和不主"情"是经常被后人提及的一种区别。事实上,中唐至北宋是唐宋诗歌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儒家人性观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诗歌本是"吟咏情性"的文体,人性观变迁自然会对诗歌产生影响。其中韩愈"性情相应"气本论人性观、李翱"性善情恶"性本论人性观和王安石"性情一体"性本论人性观都不同于唐前期的官方主流人性观,而这三种人性观影响下的诗歌也都对之前唐诗的主"情"传统进行了反拨。
-
发现“反常” 走进诗歌——谈“反常合道”及对读诗的启发
-
作者:
卢大年,李赟
-
关键词:
反常
反常合道
理解性阅读
-
描述:“反常合道”是苏轼提出的一个重要诗学命题,有些论者错误地称它为手法,并且在讨论时没有区分它在诗歌中发生的两个层面———内容上和艺术上。“反常”与“合道”有先后关系,对作者和读者来说,先后关系正好相反。“反常”是诗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对应的是阅读中的理解性阅读,发现“反常”是理解、欣赏诗歌的重要突破点。要发现“反常”,就要把握诗歌在内容上和艺术上的“常”。
-
创作目的与真实性:宋代碑文撰写者的理论思考与应对策略
-
作者:
杨树坤
-
关键词:
碑文创作
真实性
宋代
-
描述:宋代文人对于碑文创作目的的认识超越了东汉以来碑文歌功颂德的本意,承继韩愈以史传为碑的作法,体认碑与史传在惩恶劝善、道德教化方面的共性,又特别看重神道碑、墓碑的景观与宣传作用,注意碑文创作的现实目的,习惯于用碑文表达政治主张和观点。囿于文体属性和政治环境对碑文书写的影响,碑文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到宋代甚至出现了碑文作者的"书写者焦虑",宋代作者既认识到了碑文无法完全保证真实,又尽可能地采取多种策略来缓解这种"书写者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