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9)
社会生活(3)
生态文化(2)
耕读文化(2)
论方东树从古文义法对学习陶诗途径的揭示
作者: 李剑锋
关键词: 古文义法 陶渊明 方东树 学陶
描述:论方东树从古文义法对学习陶诗途径的揭示
奉新古代的书院
作者: 徐冰云
关键词: 讲堂 陈先生 竹书 梧桐 书院 别号 道光 东瓯 胡氏 古代书院
描述:奉新的书院,自南唐以来,仅就康熙、乾隆、同治、道光四部县志及《甘竹胡氏十修族谱》所记载,即有四十六所。奉新的书院,就名称来看,有的以人命名,如董侯书院、二何书院、陈先生书院、小峰精舍等;有的因地命名,如郁竹书院、南垣书院、车坪书院、冯川书院等;有的以山命名,如华林书院、岐峰书院等;有的因事因物命名,如梧桐书院,因山多梧桐,故名梧桐书院。还有的以人的别号命名,如东瓯讲
虫趣
作者: 张强
关键词: 《闲情记趣》 《浮生六记》 沈复 《送孟东野序》
描述:少时学古文,印象最深的当数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篇,童稚的沈复以夏蚊、虫蚁、癞蛤蟆、蚯蚓为玩物,陶醉其中,常获“物外之趣”。沈复的文章之所以能引起我的共鸣,只因了一个虫字罢了。韩愈《送孟东野序》中有言:“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东学西渐”之苏轼禅趣诗的美国传播研究
作者: 黄力平
关键词: 美国传播 文化自信 “东学西渐” 苏轼禅趣诗 文化误读
描述: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大量西传的现象却往往会被人们不自觉地忽视。季羡林先生敏锐地捕捉住"东学西渐"这一现象,在宏观地审视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之后,对中国文化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中国禅宗文化就属于中国向世界"文化输出"的重要一项,它不同于印度佛教,不太重视复杂的戒律,比较注重生活中的感悟和觉悟。王维、苏轼都较为擅长禅诗,而苏轼以禅趣诗见长,目前学界对苏轼的禅趣诗关注较少,对其海外传播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为此,本文结合传播学的理论来呈现苏轼禅趣诗向美国传播的过程,同时结合中英诗文对比阐述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误读现象,一方面体现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厚内涵,另一方面彰显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自信。
上页 1 2 3 ... 4 5 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