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3)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51)
生态文化(2)
苏轼《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系年辨正
作者: 陈灿彬
关键词: 《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 减字木兰花 东坡词
描述:对于苏轼《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一词,朱孝臧编年、龙榆生笺注《东坡乐府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都列入未编年一卷;薛瑞生笺证《东坡词编年笺证》(三秦出版社,1998年),邹同庆、王宗堂校注《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张志烈等主编《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均系于绍圣二年(1095)四月。
苏轼
作者:
关键词: 苏东坡 柳氏 行事作风 龙丘居士 苏轼 舞姬
描述:站台诗人个性标签旷达超然高光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实他还有这样的一面:北宋第一"吐槽"王东坡有一挚友,名陈慥,号龙丘居士,是"妻管严"界的杰出代表。陈慥之妻柳氏,河东人士,行事作风很是剽悍。每当陈慥大宴宾客,邀舞姬在一旁唱歌、舞蹈之时,柳氏一定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常竖着眉、瞪着眼,在隔壁击墙大骂陈慥。宾客见状,皆自请离开。见好友之惨状,苏东坡遂题诗一首: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陈公弼
作者: 申平
关键词: 苏东坡 子瞻 活着 贤良 自我陶醉 苏轼 陕西凤翔
描述:苏东坡刚入官场时,还不叫苏东坡。他本名苏轼,字子瞻,另外他还有一个雅号,叫作苏贤良。那年他金榜高中,名动京师,正在自我陶醉,却不料被派到既偏又穷的陕西凤翔府,当了个小小的签判(秘书),自不免有大材小用之感。说实话,他全靠“苏贤良”这个尊称活着呢!但是,自从那个陈黑子上任以后,这个称呼竟然被无情取缔了。
“东坡愁”的审美范式及其词体特征
作者: 张文浩
关键词: 文化人格 “我言” “东坡愁” 叙事功能 审美范式
描述:柳永以慢词创作打破"花间范式"单一格局;以"耆卿为舆台"分流成两种审美范式,一种被周邦彦发展成清真范式,另一种被苏轼推衍成东坡范式。东坡范式与文人言愁风尚紧密相关,可归结为"东坡愁"。"东坡愁"的审美范式呈现三个审美特征:主体立场由"代言"转向"我言";缘事动情,加强词作的叙事功能;呈现须眉本色及"性情之外不见文字"的美学风貌。苏词从容调度各种表现方法,将各类愁绪审美化,其旨归却指向人生的自由层面,以超然自适的文化人格从各种愁绪中解脱出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市井交游在黄州:“苏东坡”诞生地
作者: 黄薇
关键词: 苏东坡 归去 团练副使 水部员外 市井 黄州 苏轼 交游
描述:"黄州真如在井底!"元丰三年(1080)苏轼在给妻弟王元直的信中如此直白叹道。乌台炼狱百余日,当劫后余生的庆幸很快消散,袭上他心头的便是巨大的落差感。苏轼被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水部员外郎本是水部(工部第四司)的副长官,但检校意味着只是代理或寄衔,团练副使是地方军事助理官,也是挂名空衔而已,因为后两句明确表明苏轼无权参与公事
上页 1 2 3 ... 14 15 16 ... 29 30 3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