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社火
浏览量:0次 发布时间:2021-06-17 00:14
【关键词】 社火
丰城社火是一个寓意驱疫祈福的独特民俗节庆活动,已有上千年历史它的流传区域以丰城市隐城、湖塘两地为中心,遍布赣江以西的梅林、董家泉港、曲江等乡镇。丰城社火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间,其中农历十月二十六、二十九两天的社火节最为热闹。
丰城社火始于唐代,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相传唐开元年间,有一年天下讯荒,饿浮遍野,百姓苦不堪言,丰城河西地区有不少人因饿与癌疫交加面病倒甚至病死,有卜算者说,这是蕴神降临。为消灾免褐姜子牙封的癌部正神天符苦萨吕岳特前来拯救察民百姓。于是,村民集资举力,于农历八月动工兴建天符库(又称天符庙).以祈涛人畜平安、说来也怪,从此病者日渐好转,疫情不再莫延。天符庵于当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落成那天举行了降重的落成仪式,鼓喧天,彩旗飘扬,四面八方的百姓汇聚天符庵祈福。从此,人们把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作为了一个传统节庆活动因这些日子香火异常旺感人们便将其取名为“非城社火”。
丰城社火依古时礼制春、秋社日为祭礼日传统.“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社火日多在农历八、九十月间,期间农事渐闲,村村户户喝社火酒扮演各种杂戏拍菩萨祭祀还原。起初丰城社火并没有多大的规模,只是全村秋后的一次普通祭祀活动,家家请客聚餐户户求神拜佛后来有些精明人十看准了商机庆祝当年人畜平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于是开辟社火场子,经营手工业制品和南北杂货、农副产品等,由此逐渐演变成每逢三六九日成圩日赶集规模越来越大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时、曾在天符庙内住宿一晚,同时,他还亲题“作善降祥”的横,并联日:“天道遍施化育群黎永立千秋古绩,符法普济底佑众生绵延万代香烟”从此天符庙的香火越来越旺丰城社火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由阻城湖塘两个乡镇辐射到了整个丰城河西地区的八个乡镇。每个乡镇社火日期不同从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各村轮流举办。
社火前的几天各家各户都要用油炸米果敬神待客。社火当天清早,各家各户烧香祖,祈请天符庵苦萨出方,高爆震天。吃过早饭后开始浩浩荡早前家家户户要出一名男丁,有的举着大旗,上面写着祝福、裤告之类的话,有的舞龙灯、火把、灯笼抬着苦萨,敲锡打鼓,浩浩莎游行的队伍路过每家门口时,这家都要燃放爆竹迎接。游完村庄之后,再一起去往村里的祖庙进行祭祝请族中长老向祖庙供奉的神位涛告祈福然后返回。返回的时候也有个讲究,必须是撒腿就跑,中途不能停留,意即赶紧把神灵的底护带回社火斋丸家,谁先到家谁家先得到保佑,没见过这阵势的会觉得很新奇,就是见过的也会觉得有趣,免不了要跃跃欲试因而很多家里的男丁外出工作,到了这天也要赶回米加人游行队伍。
社火日,也有地方请舞龙,有地方划旱船举鱼灯搞传统灯会i,亲友聚会品特色美味自然是少不了的,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炸“斋丸子”,“斋丸子”主要原料是精米,早几天磨好晒干等到了“社火”这天主人便早早起来,把糯米粉调稀、匀和入白糖,搓成乒乓球大小,放到滚烫的油锅里去炸。油有讲究,要是野山茶油、花生油或菜油。炸好的“斋丸子”呈金黄色,外酥里粘,又不腻口,胃口社火日家庭文化活动好的能连吃七八个而不觉得控。新鲜出炉的“斋丸子”用大盆装着,端放在桌上随客人们享用,也有不放糖的,面是另外装出一碗白糖,由客人根押喜好者糖吃也有人在糯米粉中加人红营粉什么的,这样炸出来的颜色更好看,真可谓五花八门。当天各家都会邀上亲戚、朋友吃“流水席”,菜一般九大碗也有十二大碗的、喝的通常是家里自酿的米酒,绵柔清甜十分人口可好喝也易醉当天不醉隔天醉呢!
丰城社火因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文化内涵,成为丰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传承着当地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向外人展示着丰城人勒劳善良、热情大气的性格。
2013年8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丰城社火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一个具有明确地理标志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