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遗珍 —宜春高士路窖藏
浏览量:10次 发布时间:2021-05-21 21:41
【关键词】 佛教遗珍 —宜春高士路窖藏
1990 年 10 月 29 日,这是宜春城宗教考古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宜春高士 路的袁州区法院工地上正在修建新的办公楼,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忙活着,就在 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时,挖掘机突然受到阻碍。工人们连忙查看原因,用铁锹把挖掘 机附近的土给挖开,这一挖不得了,居然发现了一个圆形窖洞!打开窖洞一看,里 面有散落一地的瓷罐瓷碗以及青铜器等,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迎面扑来,在场人群 都惊呆了,这些老东西平日只在电视上看过,现实中可从来没看过啊。“哟,这么 多宝贝,要发大财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工人们和附近群众从四面八方围了过 来,争着到窖穴边把宝贝占为己有。但仍然有少部分围观群众明白,文物是国家的, 不能被个人所侵占。于是他们连忙将情况报告给公安部门,公安部门接到报告后, 立即告知宜春市博物馆,这引起了市博物馆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刻派出考古人 员赶往高士路现场进行窖藏的发掘清理。当考古人员赶到施工现场时,发现窖藏文 物已有大半被民工和少数围观群众哄抢,而且现场还残留有部分碎瓷片散落在附近。 市博物馆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向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同时利用媒体的宣传和 舆论压力,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后,最终追回了被哄抢的窖藏文物,为国家挽回了 损失。
经过考古人员发掘清理之后,发现该窖穴呈不规则圆形,直径约 1.2 米、深 1.8 米,顶端距离地表 0.5 米。根据质地分为铜器 22 件,石器 1 件,瓷器 47 件。小件 瓷器是放在有盖铜磬内,四周填满碎屑,其余铜器和瓷器分四层叠成宝塔状。出土 完整铜器 15 件,种类有壶、盆、瓶、炉、熏、磬等。完整的瓷器有 41 件,有影青 瓷、青瓷、枢府瓷等,产地来源有江西景德镇窑、吉州窑、浙江龙泉窑、河北定窑,其种类有瓶、碗、炉、盆、 盘等。
吉州窑褐彩双凤纹炉 景德镇窑青白瓷斗笠碗 兽形铜香熏
根据器物分类可分为 青铜器、瓷器和石器三类。 再根据具体器物铜香炉可 知,这些器物可能是用于 寺庙宗教祭祀活动,这 些窖藏文物可能是当时本 地的宗教社团所埋。这批 文物的出土给宜春地区宗 教考古和当地的民俗研究 提供了历史线索和实物资 料。其中的铜磬为古代乐 器,悬挂于架子上,击之 而鸣,应该是寺庙中敲击 集合僧徒所用。青铜器上 面的纹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为兽面纹、水波纹、 波浪纹、百乳雷纹、云雷 纹、连体双鸟纹、柔枝卷 草纹、变体窃曲纹、瑞草 蛇体龙纹、如意卷云纹等。 动物纹饰多为猛兽,表 情夸张,象征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多数庙宇建 筑器物上都有这样的图 案纹饰。
瓷器出土数量较多,种类也比较多,产地来 源较多,这充分说明当 时宜春地区的寺庙采购 的来源并不是单一的, 同时也说明宜春地区与 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交 流频繁。另外还出现了 仿定窑瓷器,极大可能 是产自于景德镇仿定窑 的产品,这就说明了宜 春地区不但与附近的城 市有密切交流,而且与 较远的地区也有贸易交 流。当年宜春城不但梵 音迭起,而且商贾云集, 文化昌盛,经济繁荣。
窖藏出土的器物,我 们可以基本上确定是当时 某个寺庙所埋,可惜由于 年代久远,寺庙可能已经 不存在。我们不知道当时 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寺庙 埋下如此众多的青铜器和 瓷器,或许是当时突发事 件导致僧众将祭祀宝物埋 藏于此。
三足铜香炉
窖藏内的陶瓷器集 中国南北名窑之大成,其中以元白釉剔花铺首长颈瓶最具特色。器体 雄浑高大,瓶高 75.5 厘米, 口径 15.2 厘米, 足径 17 厘米,重 7.89 千克。整件器身为釉色 米黄开细片,冰裂纹状明显,盘口、细颈、圆腹、 沙底高圈足与瓶身连为一体,颈部有弦纹二道, 弦纹之间有阳刻海水地螭龙纹,肩部相对部位 饰兽头衔环浮雕,腹部对称阴刻假山牡丹纹、 盘口部雕刻万字纹。这件大器,为南方民窑吉 州窑产品,纵观吉州窑瓷品,此件为最高大者, 可谓“高大上”,令人大开眼界,彰显出大国 工匠器行天下的气势。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禅城宜春居民不惜财力物力将名窑精品捐献寺 庙,将佛教场所当作其精神寄托地。
冲天耳铜香炉
宜春是中国禅都,不少高僧纷至沓来,说 明宜春是禅宗祖地这一崇高的历史地位是毋庸 置疑的。这些窖藏青铜器应为寺庙供器,它是 宜春城佛教兴盛的历史见证。
剔花铺首耳长颈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