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墓园 —高安七星堆墓群
浏览量:0次 发布时间:2021-05-19 18:54
【关键词】 建城墓园 —高安七星堆墓群
高安,西汉称为建城,是江西十八古县之一。唐宋以后,改称筠州、米州、瑞 州等,治城均设今高安市筠阳镇。古城位于锦江两岸,分为南北两城,首开江西一 江两岸城市之格局,南城为商业中心,北城为行政中心。在古城周边山丘上保存有 大量古代墓葬,有土坑竖穴墓,更有大量暴露于地表的砖室墓。尤以城区东北角的 七星堆历代公共墓地最大。
抢救七星堆古墓群
1984 年 5 月 17 日,高安县博物馆馆长刘裕黑获悉县城东北角的七星堆附近有 人在挖鹅卵石,便急匆匆赶到现场。只见现场有七个大土堆,与天上的北斗七星相 对应,同时还有许多小坟堆,犹如众星环绕。凭考古经验,类似这样的大土堆,往 往是东汉墓葬的封土。刘馆长赶紧说: “农民兄弟们!这里的鹅卵石不能再挖了, 我们要对它进行考古发掘,待县政府向省、地有关领导报告后,再来与大家商讨。” 县博物馆派出两名文物考古人员到现场进行监控。七星堆的考古发掘工作从此拉开 了序幕。
根据现场的情况,高安县博物馆立即呈报了《关于对七星堆开展考古发掘的报 告》,这引起了省、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即派出了时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副所长刘诗中等人赶赴高安,与高安县博物馆组成了“高安县七星堆古墓葬群考 古发掘工作队”。
考古发掘队进入七星堆工地,首先勘查现场,划定范围,劝走挖鹅卵石的民工, 确定了发掘重点。经勘察,发现是一处大型古墓葬群地。此地砂石累累,土丘连绵。
暴露的砖室墓
东起邹家村周围、西至桥北路东端、北临320 国道、 南到锦江北岸,占地面积达 2 平方公里。该处原 有大土包 40 余座,由于历年取土,至 1984 年只 存 16 座。每座土包底周长 35 ~ 40 米,高 5 ~ 9 米之间。土包之下又叠压着早期的土坑墓葬。
陶壶 金饰品
高安建城史的生动物证
自 1984 年 6 月至 1986 年 7 月,省、市文物 部门先后对该墓葬群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共发 掘战国、西汉、东汉、六朝、唐、宋、元、明墓 40 余座,出土文物达 3000 余件。
其中,战国、西汉和唐代墓葬多为土坑墓, 东汉、晋、南朝和宋、元、明时代的多为砖室墓, 还发现有火葬坑,是迄今为止,江西发现唐代墓 葬数量最多的一个考古点。七星堆出土文物类别 也较多,有陶、瓷、铜、铁、玉、漆、滑石和金 银等器。其中有不少珍贵文物,如战国的青铜剑,西汉的青瓷鼎、钫、蛙形玉饰、草叶纹铜镜,东汉的铜印、 绿釉瓷枕、铜弩机,唐代的洪州窑瓷器、方形铜镜及 海兽葡萄纹镜,五代的白瓷,宋代的景德镇青白瓷和 吉州窑的黑釉瓷器等。
在出土的这些文物中,尤以一枚印章最为重要。 1984 年 7 月 9 日上午,在一号大型东汉砖室墓发掘中,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发掘出了一枚珍贵的玉石印,方 形印台,上立龟纽,龟纽背部以六角形图案组成龟背纹。 高 1.8 厘米、台高 0.9 厘米、边长 2.3 厘米,重 25.9 克。 经过仔细辨认,印文为篆体“建城蔡君”四字,刀法遒劲,字体端庄凝重。汉高祖六年 ( 前 201) 始设建成县,东汉亦称建城县。这方东汉石印 的发现为印证研究高安县历史沿革及古建城县治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草叶纹铜镜(上)绿釉瓷枕(下)
七星堆墓群墓葬数量多,出土文物丰富,延续时代长,在全国也属罕见。著名 古文字学家、广东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曾专函至江西省文化厅,赞七星堆墓群: “这样完整朝代的墓群,据我个人所知为首次 !”
建城蔡君龟钮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