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习俗

浏览量:10 发布时间:2019-04-02 00:19

【关键词】 农耕习俗

    春节,宜春习惯叫过年,在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前后,为农耕文明时期劳 作一年的休息期。 宜春民间正月都算过年,但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最为隆重。 先年腊月除夕夜吃团年饭,通宵不睡,等待新年到来,俗谓" 守岁”。鸡初鸣,堂中设香案,向神龛、土地、司命诸神及户外四方燃烛献香,由长辈率众开门,分辈" 出行” 鸣爆,站一字形先向大利方向参拜,依次再拜四方诸神,此礼叫" 出行( heng) ”。 返回家又行" 献岁礼”,参拜祖先神位及遗像,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团聚食果品,俗叫" 兜宝”。 翌日晨,工商、同行、邻里之间,相互贺年,如不亲往,则投贺年卡。 是日食素 , 斋戒一日。 初二,亲朋互登门拜年,互道“ 恭喜发财”。 行路相遇好友拱手祝贺,女婿携子女走岳家拜见岳父母。 新婚夫妇备礼物同往岳家及亲属家贺年,叫“ 做新客”。 各商店办“ 起牙酒”,新请的伙计尊上座,是为一年共事酒。

    初七为“ 上七日”,也叫“ 人日”,食羹汤,中餐办酒肴,全家共餐叫“ 过上七”,守制的晚辈亲戚,是日专程去向新亡长辈敬香烛,行跪拜大礼,叫“ 拜大年”,然后,才向全家人拜年,但不向非守制人家拜年。

    正月十三至十五日,民间开展制作龙、风、鱼、花狮、蚌壳、彩莲船、踩高跷以及表演《武吉卖柴》、《哑子驼妻》、《太公钓鱼》、《送杨公》、《打大卦》、《送春牛》等,开展讲故事、灯彩、台阁、社火和采茶戏演唱等娱乐活动。 灯彩入户表演,主人酬以赏金。 十五叫“ 元宵日”,为灯彩鼎盛日。 是日家家食元宵耙,张灯结彩,笙箫鼓乐,极为热闹,俗名“ 闹元宵”。 过完元宵,人们开始谋划农事。

    农历五月初五,宜春民间谓之“ 过端午”,家家户户挂直蒲、薪艾于门框两侧,有的悬“ 屈原菩萨” 和包子、粽子于厅中;吃包子、粽子、大蒜子、松花皮蛋,饮雄黄酒。 亲朋互相馈赠节礼。 沿河地区,民众自动组织龙舟竞赛,今以民间体育活动形式出现,每年组织龙舟赛。 宜春五月初五过端午习俗,史载:“( 五月初五)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 是日,泾渡,采杂药。”

端午划龙舟.png

    农历八月十五,宜春民间 “ 过中秋”,亲朋以月饼 糯米耙相馈赠,入夜, 全家团圆,备果赏月, 取月圆人圆之意。 儿童取西瓜切顶, 挖去瓜凯, 外刻“ 中秋月圆” 等字, 以绳系之, 成西瓜灯, 内燃蜡烛, 提灯月下玩耍。 或烧瓦塔,或取橙皮切成条状叠“ 橙皮宝塔”,内壁加红纸,燃蜡烛,成“ 红色玲珑”。或束稻草若干节,系于木柄上,燃香火插入稻草上,成为火龙灯,游戏于明月下。 成人有的做“ 孔明灯”,燃火升入天空。                                                 腊月二十四“ 过小年”,家家备办酒肴,全家团聚宴饮。 是日开始家家打扫厅 堂 房 厨卫生,俗说“ 扫堂毛灰”,泡谷棣擦洗家具。 晚上送“ 灶神”,用  米果 始糖 豆腐祭灶,俗云:“ 糖粘灶神口,免奏人过失。” 祈灶神“ 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 从小年到团年,天天筹办年贝,童m说:“ 二十四,洗家俸;二十五,打麻桩;二十六,做豆腐;二十七,煎东西;二十八,杀鸡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胀得屁呱呱。” 贫困户叫“ 年关”,无钱还债,见着债主就躲, 有的离家远走,直到三十夜才敢回家。 有的还不起债,逃走他乡,俗叫“ 打瓜潜”。

    腊月的最后一天, 民间统称“ 三十夜”。 是日除旧布新,清除屋内外垃圾, 门首贴春联 门神 花笺, 厅堂挂字画和祖先遗像, 房门分别贴 “ 福” “ 禄” “ 寿”“ 喜” “ 财” 字,油 米水缸贴“ 满” 字, 牛栏贴“ 长生水草”, 猪栏贴“ 血财兴旺”, 仓库贴“ 陈谷满仓”。 晚餐全家团聚,鸣爆竹,饮“ 屠苏酒”,菜肴极其丰盛,俗称“ 团年”。 入夜,厅堂选最大柴料燃烧旺火,预示来年必养大猪。 全家穿戴新衣帽,拥炉, 旧 新,俗称“ 守岁”。 少儿鸣锣击鼓取乐 ,玩“ 火龙” 游戏。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 。深夜,大门骑门缝贴”开门大吉”,对面贴“出行大吉,对我生财” 之类的吉兆语,然后关门放炮上栓,俗称“ 封财门”,以待子时鸡鸣迎新。 现演变成零时迎新,届时鞭炮齐鸣,使节日气氛趋向高潮。

麻糍.p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