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结伴而行到独自求索 ——苏轼《后赤壁赋》文本品读
-
作者:
田博
-
关键词:
贬黄州
文学创作
穷而后工
赤壁
苏轼
《赤壁赋》
《后赤壁赋》
写作时间
-
描述: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失意并没有消减他文学创作的动力,也许是"穷而后工",他接连写下两篇散文佳作:《赤壁赋》与其姊妹篇《后赤壁赋》,前篇写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即农历七月十六,后一篇在"是岁十月之望",前后篇的写作时间仅相差不长不短三个月,皆以"赤壁"为游览地点,苏轼可谓对"赤壁"情有独钟,他所去的赤壁是否为真正的"三国战场",作者并不深加考证,只取其"赤壁"之名而寄托
-
《定风波》“觉”字立骨的教学设计
-
作者:
吴云辉
-
关键词:
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
教学设想
实验教科书
黄州
教学设计
苏轼词
诗文内容
-
描述:【教学设想】从诗文内容看,《定风波》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到城东南30公里的沙湖准备买田终老,途中遇雨,苏轼以此生活小事,彻悟世事,表达出旷达、坦荡、乐观、随性、洒脱、通达的生命认识和醒觉。从单元编排看,《定风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2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
作者:
孙伟
-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定风波》
心路历程
指斥乘舆
王安石
黄州
卜算子
苏轼
-
描述: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变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端,却多次被贬,并因"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等多条罪名被"请"入大牢。杀与不杀他,朝臣们争辩许久。后来,王安石上书为苏轼说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也许是王安石的声援起了作用,103天后,苏轼终于走出了京城大牢,之后打点行囊,踏上了去往黄州的路。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来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
苏轼的赤壁情怀
-
作者:
张敏
-
关键词:
战争场面
贬黄州
英雄人物
王安石
山川相缪
赤壁
苏轼
《赤壁赋》
-
描述:发生在赤壁的那场江河大战在人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那些英雄人物则时常凝缩成为一个"怀古"的标签被谈论起,800多年之后,长江上响起了这样一句辞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夏口"即今天的武昌,"武昌"则是今天的鄂州,这句辞赋出自《赤壁赋》,作者是被王安石认为"几百年如此人物"的文人苏轼。当时他被贬黄州,泛游长江之时,将历史上"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刻画到了黄州。黄州的赤壁因为苏轼被称为"文赤壁",与三国的古赤壁战场"武赤壁"相呼应(关于黄州赤壁前文已有解读,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