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2)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02)
"故垒""故国"之语用细读再探
作者: 柳振华
关键词: 谪居黄州 千古名篇 游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统编教材 赤壁古战场 周郎赤壁 故国神游
描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千古名篇,为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所作。本词以怀古为题,抒写内心情怀。笔者教学此词多遍,自以为熟识无虑,但今年教学时,却碰上了学生对"故垒"和"故国"两词的所指进行质疑: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既然"赤壁"不是真正的三国赤壁之战地,那么统编教材把"故垒"释为"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具体指谁的军队营垒
"赤壁三绝"课堂实录
作者: 郑可菜
关键词: 课堂实录 贬黄州 乌台诗案 堂课 写作背景 缺月挂疏桐 赤壁 卜算子
描述: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走近一个雄视百代、千古无一的有趣灵魂——苏轼。"三咏赤壁"的写作背景是1079年,45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从"庙堂之器"骤成"戴罪之身"。我们从初中学过的《卜算子》和课前所发的助读材料来一窥他此时的处境和心境: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答李端叔书》)
解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乐、悲、喜”
作者: 张军喜
关键词: 团练副使 《前赤壁赋》 乌台诗案 佛禅思想 千古传诵 寄情山水 黄州 《赤壁赋》
描述:《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流放黄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在政治上失意彷徨,行动上不自由,精神上孤独苦闷的时期。然而苏东坡毕竟胸怀旷达,他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在老庄佛禅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在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富有哲理,凝聚着非常深沉和丰富的人生内涵。这是一篇心灵之文,是苏轼心灵的外化。这篇辞赋的艺术技巧不仅值得我们反复去解读,更值得我们去借鉴探讨学习。一、融景、情、理为一体,构思缜密精粹
文稿是座“大观园”——写作的多向度思考
作者: 薛贵辉
关键词: 多维度 江西九江 文稿 写作理论 思维方式 取象比类 大观园 黄州区
描述:我有个观点:想让文稿出彩,就要善于跨界思考。对写作理论的学习,同样需要跨界思考。只有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学会跳出"文稿"看文稿,在多学科、多维度中取象比类,找到相通的基础逻辑,才能在"深入""浅出"中求得事半功倍之效。说明这个观点需要讲个故事。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大才子苏轼由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贬迁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途经江西九江时,与友人去庐山旅游。
浅谈教语文的有益尝试——《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例谈
作者: 孟丽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贬黄州 语文教材 千古名篇 有益尝试 教学例谈 干净利索 教语文
描述:《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篇小品,现在被选入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中。全文仅85字,却成为千古名篇。作者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营造了一个美丽宁静的月明之夜,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全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出于对苏轼的喜欢和敬重,我以前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知人论世",为让学生了解苏轼,先给学生补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