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4)
韩愈《别知赋》对古朝鲜送别赋传统形成的意义*
作者: 安生
关键词: 朝鲜辞赋 同题赋 《别知赋》 送别赋 韩愈
描述:在古朝鲜送别赋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批次韵韩愈《别知赋》而成同题赋的创作。这种跨文化视域下以"题材赓续,思想拟效"的集群性、类型化的文学现象,充分显示出韩愈《别知赋》的典范意义。这些次韵同题的送别赋不仅在"学习与逞才"的实践动机中内寓着"尚友古人"的崇古情怀,更在民族文化自任的自觉建构中通过融会楚骚"兮"字句式及化用典故的方式来突破韩愈《别知赋》形制律化的"影响焦虑"。其骚化、散化的尝试根本上取决于"宗骚"的赋学复古思潮在次韵困境中的实践,这正构成古朝鲜送别赋传统自在的文化特质。
打开情感的现代窗口
作者: 赵宪宇
关键词: 白居易 折柳 霸陵伤别 长安 灞桥 廊桥遗梦 杨柳依依 送别
描述:我们只知道,很多生物在加速灭亡灭绝。但我们似乎很多人不知道,人们情感的门窗,也在加速消失和关闭。现代社会,现代条件,加速阻塞了情感的通道,加速改变了传统的脉络,加速关闭了情感的闸门。长安东边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叫灞桥。长安人与朋友送别大多都是在灞桥,韩愈当年送别白居易也是在这里。这样的场景,后来被复制到全国各地。在水边,在桥头,在柳下。人们折柳相送,情人廊桥遗梦。现在还有谁在折柳,还有谁在怀梦,哪里还有杨柳依依,哪里还有年年柳色,哪里还有霸陵伤别。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凤翔判官:当明日之星遭遇世事维艰
作者: 周渝
关键词: 制科 一举夺魁 明日之星 别离 凤翔 送别 飞鸿踏雪 苏轼
描述: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风冷如刀,严霜刺骨,寒天冻地之间的别离多了几分萧索。青年苏轼即将离开京城,告别父亲与师友,纵马一路西行。好在这次别离并不凄凉,不久前,他在制科考试中一举夺魁,授官凤翔,此去为一展抱负,就连亲友们的送别目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