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运动与课程整合
-
作者:
张晶晶
-
关键词:
写作教育
课程整合
古文运动
-
描述:古文运动自中唐诗人韩愈发起,至宋代达到高峰,明清两代文学家对古文创作理论仍有延续和发挥.本文旨在厘清古文运动这段变革历史的基础上,跨出文学史的讨论范围,探究其对现代课程整合思想的启示
-
夕贬潮阳路八千(专栏·左迁录)
-
作者:
宗城
-
关键词:
欧阳修
唐宪宗
古文运动
-
描述:韩愈是中唐历史的一位传奇人物,古文运动领袖,经历了政治上的起死回生。他谏迎佛骨,怼了皇帝一脸,眼看要被腰斩,幸亏人缘好,才从政治的断头台里下来,贬到岭南了事。本来,他的政治生命到此结束了,但神奇的事再次发生,韩愈被贬期间,唐宪宗驾崩,朝中剧变,新即位的穆宗再次重用他,令他时隔一年后重返长安,担任兵部侍郎,次年六月,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既掌握政治实权,也是士大夫里的儒家领袖,可谓人生赢家。但韩愈得知被贬诏令时,是真的以为自己要
-
《师说》:传“道”者的坚守与呐喊
-
作者:
李彬
-
关键词:
宦官专权
古文运动
“道”
《师说》
-
描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师说》视为一篇传播尊师重教主题的文章,认为文章从三个维度阐释其思想价值,即教师的作用、择师的标准、从师的意义。这些实用化的理解,似乎无可非议。文本阐释学认为,细读文本不能忽略特定文本的写作任务,文本内容的理解必须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解读作品既要尊重文本,又不能陷入狭隘的"文本中心论",割裂文本与写作背景的联系。当然,历千年时代变换、语境更迭,后人欲完全还原作者本意,则是道阻且长。因此,最大限度地追溯时代语境,还原写作本意,应是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基本任务。《师说》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如果还能关注到它是一篇"序",回到古人赠序所特有的推重、劝勉功能,那么就很有必要探讨李蟠"行古道"的具体内涵。同时,结合韩愈作为古文运动旗手的特殊身份,审视那场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也许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师说》乃至古文运动在传承儒家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澄清《师说》所传之"道"的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