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8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86)
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者: 宣丽人
关键词: 惠州 黄州 儋州 生活品位 豁达 苏轼 诗词歌赋 人间乐
描述:每每谈及苏轼,我们定会提及他那些饱含炽热情感的文辞,而这些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来自三个地方!苏轼晚年题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1]说自己这辈子的功业,都出自黄州、惠州和儋州。诗人不幸诗家幸,这三州虽是他被贬谪流放之处,但更是苏轼诗词歌赋与书画成就的汇集之地。不论处于何种境地,他总是能给自己找到生活的乐趣,拥有高雅的生活品位与潇洒豁达的心境,不负人间乐逍遥。
横竿点破一江沧 ——陶武先《闲情逸咏》序
作者: 周啸天
关键词: 闲情 四川省政协 诗词 赋集 谪仙 石鼓
描述:武先同志的诗词赋集《闲情逸咏》编成,嘱余为序。序不敢当,亦不能辞。韩愈云:"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恭敬不如从命,略陈鄙陋而已。初见武先同志,约在九年前(二○一一)的下半年。那时他还是四川省政协主席,因为买
古诗词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演唱研究——以三个版本为例
作者: 陈曼,刘海燕
关键词: 《水调歌头》 古诗词艺术歌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描述:中国经典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作曲家为之谱曲,是作曲家进行创作的绝佳题材。宋词是古代诗词中一颗耀眼夺目的巨星,苏轼亦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故本文选取苏轼的经典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研究对象,对梁志弘、周家声以及王志信创作的三种音乐版本的音乐体裁、演唱方法、音乐风格及情感把握进行分析,以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美学思想,彰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
寄情于梦 下笔成诗——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苏词”意象品析
作者: 彭芳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梦”意象 高中语文 苏词 意象
描述:意象分析既需要教师把握诗词主题,又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科学的设计。以苏轼词为例,对苏词中常出现的意象"梦"进行深入探知,明确了苏词意象分析的价值,分析了苏词中"梦"意象的表现,最终通过辨析探明苏词中"梦"意象的缘起:创作习惯的沿袭、个人遭遇的浸染、儒释道思想的集成。
诗解《层叠冰绡图》
作者: 毛景天,毛庆山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宋代 层叠冰绡图 解读 梅花诗词
描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律"。其中以马麟的《层叠冰绡图》为例,尝试用宋代不同名人的梅花诗词来解读这幅宋代的梅花名作,从多角度解析"画意"中的"诗情"。对画作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心境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生活经历会带来审美的差异。卢梅坡赞扬梅花的"生气",李清照、林和靖歌咏梅花的"清气",苏轼、陆游崇尚梅花的"骨气"。他们以自己迥异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人生感悟,从不同的审美视角来诠释"梅格",全方位解读梅花,体味其中的审美意趣。"诗品出于人品",欣赏美和创造美是同一境界 [1] 。
上页 1 2 3 ... 21 22 23 ... 36 37 3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