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庭堅行書《端午詩一首》賞析
-
作者:
沈鹏雲
-
关键词:
《端午詩一首》
-
描述:黄庭堅(一零四五——一一零五),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稱爲"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著有《山谷詞》。黄庭堅書法獨樹一格,爲"宋四家"之一。黄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對其影響較大的是蘇軾。黄庭堅作爲"蘇門四學士"之一,蘇東坡不僅是他文學上的老師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書法
-
從雅健到平和:北宋中後期詩學話語的轉變
-
作者:
左志南
-
关键词:
雅健
平和
儒學
詩學
-
描述:北宋中後期儒釋整合的學術發展趨勢,使得士大夫的人格審美及人生境界追求的自覺意識漸趨明顯,這在詩學領域的體現便是"雅健"之品評標準的出現。而儒學的新發展則使以儒學爲本位文化的士大夫在人生境界的體認上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與黨爭激烈的政治原因相結合,造成了詩學領域對自在平和風格的推崇。這種變化趨勢集中體現在王安石、蘇軾、黄庭堅及江西詩派的創作中。
-
韓愈詩五首本事及繫年辨正
-
作者:
常思春
-
关键词:
韓愈詩
本事
繫年
舊注
-
描述:本文對韓愈五首詩本事及繫年舊說之誤略作辨正。〈孟生詩〉舊注謂貞元九年(793)為孟郊下第作,今揭示此詩乃寫孟郊以「拔解」鄉貢,在京投公卿求薦舉不得,韓愈遂勸其往徐州投張建封求薦舉,作於貞元八年(792)春。〈贈河陽李大夫〉舊注以動亂解此詩,今揭示詩為貞元十一年(795)冬韓愈求仕不得歸河陽作,寫其求仕遭遇。〈調張籍〉舊注謂對元稹〈杜甫墓誌〉及白居易〈與元九書〉而發,繫於元和十年(815),今揭示此詩為貞元十三年(797)冬韓愈在汴州指點張籍學詩之作。〈送張侍御〉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八月韓愈從裴度討淮西途中,宋以來諸家本皆題作〈送張侍郎〉並據以為注,今校訂題當作〈送張侍御〉,揭示詩寫韓愈出使汴州成功。〈杏園送張侍御歸使〉舊注謂送張徹歸范陽,與詩言節令不合,今揭示當是張徹長慶元年(821)為宣武軍府賀正使,賀正事畢,韓愈於杏園送其歸鎮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