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
按类别分组
- 文献(1024)
-
按栏目分组
- 历史文化(1024)
-
-
-
苏轼超然心境的形成原因
-
作者:
魏秋洋
-
关键词:
超然
思想
苏轼
-
描述:苏轼一生历经坎坷,常遇挫折,他依然能泰然处之,把人生的经历和遭遇转化为理性的反思。这与他个人的性格和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
坐听荒城长短更
-
作者:
仲冬梅
-
关键词:
痛苦
黄州
儋州
苏轼
-
描述:苏轼始终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他一生坎坷的遭遇,并因此被世人传颂,但他的乐观豁达是建立在对人生苦痛充分感知基础上的。他的理性和他的深刻,让他诸多抒写痛苦的诗文读来颇有洒脱之感。但是唯有知晓其苦痛,才能懂得其乐观豁达的真正意义,并懂得作为一代文化代表人物的苏东坡人生遭遇的深远意义。
-
米芾与苏轼行书特点比较
-
作者:
马祥和,旷尉
-
关键词:
米芾
苏轼
形书
-
描述:宋代重视文人,所以,士大夫们多以文人身份自重。这种心态,是其它时代文人所无法比拟的。宋代文人多善书法,且善于把诗词文学的意境美转化为书法意境美的表述。尚意,就是在这种文人化前提下呈现形成的。宋代尚意书法风格,从本质上讲便是一种文人化心态下的整体社会审美心里诉求。米芾与苏轼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行书艺术作品中"尚意"之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说苏轼行书豪逸深沉,米书行书则更显沉着痛快。
-
青灯
-
作者:
钟叔河
-
关键词:
纸窗
东坡
苏轼
-
描述:苏轼的文字之美是用不着说的,《东坡续集》卷五有《与毛维瞻》一首,试着今译出来,肯定难存原味之什一了。岁暮天寒,加以风雨,瑟缩在家里,即使没有不顺心的事,也会无端感到凄凉。只有到夜深人静时,在竹屋的纸窗下点起盏油灯,让那青荧的灯光照着摊开的书卷,随意读一点自己喜欢的文字,心境才会开朗起来。慢慢地便觉得这种生活也自有一种闲适的趣味,可惜无法和朋友共享,只能一人独享。你知道了,想必也会为我开颜一笑罢。
-
苏轼的佛教渊源与书法审美意象生成
-
作者:
刘超
-
关键词:
佛经抄写
书法
苏轼
-
描述:本文探析苏轼书法取法渊源,以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佛教土壤为背景,依次从时代环境、地域环境和家庭环境三个方面引入,并对其不同时期所从事佛经抄写活动进行梳理,结合个人人生际遇看其书法艺术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取向。最后得出,苏轼书法取法很大程度上受六朝、隋唐佛经抄写笔法影响,形成字形左低右高、"似欹而实正"的结构和字势横向"香象截流"的体势力量之审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