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玉系列作品自述
-
作者:
陈含章
-
关键词:
陈含章
没骨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
系列作品
-
描述:《青玉系列之奋飞》是我在整个青玉系列里的第一张尝试,也是读研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独立思考创作问题。在我看来艺术和其他事物之间具有某种共通性,这种共通性在跨领域之间体现为一种通感。比如说我读了苏轼的《赤壁赋》,心中先是会随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产生一种平和从容的感受;而随着
-
以心为马
-
作者:
陳彦如
-
关键词:
拜师
王羲之
艺术家
治印
以书入画
东方美学
书画
美感教育
-
描述:前几日,在一位艺术家家里,见有一位企业家携女来拜师。这位艺术家日常兼工书、画、印,所以拜师者问:"先学什么好呢?"艺术家回答:"书法。"他认为书法是进入中国艺术的正确打开模式——书画本同源,以书入画自然画也有基础;至于治印,也是集书画要素之大成。为何中国式美感教育一定从书法开启?早在汉代杨雄曾言,"书者,心画也";王羲之也认为"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书法一直被遵从为一种道,甚至被安放在东方美学上的顶端,很大程度上其最初发展与人的本心相关。即使后来被苏轼认为"意"即是"心",重视"心"的作用,只要通"意",就可以摒弃所有的法则。而书法的优劣,不是要对某家书法模拟得精到,而在于书法家能否"出新意",从
-
《几多心影——嘉莹讲十家词》
-
作者:
-
关键词:
叶嘉莹
朱彝尊
辛弃疾
冯延巳
温庭筠
艺术才能
韦庄
感发
-
描述:《几多心影--嘉莹讲十家词》是词学大家叶嘉莹近几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所做演讲的整理稿,讲述唐五代至清代十位词作名家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朱彝尊作品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作者结合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从发挥作品的感发力量入手,为读者传达出词中生动、细致的生命与内涵
-
韩愈诗歌的衰疾书写及其诗史意义*
-
作者:
刘怀荣,陈岩琪
-
关键词:
衰疾书写
艺术探索
自我超越
身心体验
诗史意义
-
描述:继杜甫之后,韩愈进一步在诗歌创作中引入了自我衰疾体验,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对自己独特的身心体验做了细致的描摹,拓宽了传统诗歌的题材范围。在表现身心受损之痛苦和惊惧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他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韩愈对这一新题材、新体验的探索,使诗歌在艺术表达方面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质。从诗歌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有多重的突破意义,还对当时及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侧记
-
作者:
杨帆
-
关键词:
书法风格
杨凝式
颜真卿
故宫博物院
文学艺术
-
描述:2020年8月31日,"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并于9月1日正式向观众开放,展期延续至10月31日。此次展览是为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建成95周年而举办,也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以苏轼为主题举办的展览。展览共展出文物78件(套),其中包括27件一级品,主要由故宫博物院藏品构成,部分从天津博物馆借展。这些书画、碑帖、器物等各类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