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86)
耕读文化(2)
生态文化(2)
枯槁之美的文化内涵及发生 ——兼从“枯”的造字理念入手
作者: 管宗昌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古” 字义 枯槁之美 “枯” 造字理念
描述:中国古人崇尚生命和生命之美。"枯槁"虽具有死亡和消极意义,却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形成了典型的"枯槁之美"。关于它的发生、文化渊源以及发展过程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梳理发现,其内涵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枯槁之美"还没有获得审美内涵;第二阶段审美内涵初步发生,集中展现为对生命的眷顾;第三阶段其内涵出现大拓展,展现出偏重高古、崇尚荒寒和道家属性。这些内涵都有相关的文化渊源,也与宋代特定的文化特征、审美倾向以及苏轼的贡献有关。同时,对"枯"的字义追溯,是深入探讨枯槁之美发生机制不容忽视的视角。"古"的字义承载着枯槁之美的文化基因,"枯"的造字理念暗含着枯槁之美两种不同的发生机制。
从《江城子》英译浅析许渊冲中国古诗词翻译中的"三美论"
作者: 颜丽
关键词: 诗词翻译 "三美论" 《江城子》 许渊冲
描述: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江城子》是苏轼纪念亡妻的一首悼亡诗,它篇幅虽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许渊冲教授是汉语古体诗英译的大家,他提出了译诗的"三美"翻译理论,主张从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保持和传递原诗的神韵."三美论"对诗歌翻译理论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本文试从许英译苏轼的《江城子》一词来分析说明其"三美论"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刘晓清善于发现和创造美的生活,就是诗意生活
作者: 刘一恒
关键词: 刘晓 生活 书法家 诗词 陶渊明 诗意 苏轼 创造美
描述:刘晓清善于发现和创造美的生活,就是诗意生活
景色散发泥土芬芳 情感出自率真自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美
作者: 高殿英
关键词: 意象美 情景交融 泥土芬芳 率真自然 田园诗
描述:景色散发泥土芬芳 情感出自率真自然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美
上页 1 2 3 ... 10 11 12 ... 16 17 1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