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7)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9)
生态文化(5)
社会生活(3)
人见竹洞的中隐思想
作者: 周艳朋
关键词: 人见竹洞 中隐 《人见竹洞诗文集》
描述:人见竹洞的中隐思想
雨中明月山
作者: 梁衡
关键词: 苏东坡 竹外一枝 明月山
描述: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
苏轼的1079:开启文人画的新纪元
作者: 陈相锋
关键词: 形似 1079 眉山竹派 苏轼 文人画
描述:本文以文献学方法为主,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苏轼的绘画形神观展开讨论。与以往相关研究所不同的是,本文指出苏轼的绘画形神观在1079年前后有较大的转变。1079年之前,苏轼强调要在理解物理的基础上把握物形,追求形理两全,从而实现以形传神、形神俱似的传神目的;1079年之后,由于仕途境遇和创作情境方式的变化,其对待物象形似的态度,走向不求形似,墨竹画创作也逐渐与文同拉开距离,从而开创了眉山竹派,开启了后世文人画的新纪元。
苏轼与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式比较研究
作者: 聂涛
关键词: 枯木竹石图式 比较研究 苏轼 赵孟頫
描述:本文从枯木竹石图式的画面痕迹、发展历史及精神内涵的角度,对苏轼与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式展开比较研究,认为苏轼是该图式正式形成的初创者,而赵孟頫将该图式推至成熟;在该图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苏轼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在理论层面,而赵孟頫则理论与实践兼有;在精神内涵的表达方面,苏轼传达的主要是其志道之志,赵孟頫还蕴含着对现实境遇的复杂心情。二人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该图式的发展,丰富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苏轼与赵孟的枯木竹石图式比较研究
作者: 聂涛
关键词: 枯木竹石图式 赵孟 比较研究 苏轼
描述:本文从枯木竹石图式的画面痕迹、发展历史及精神内涵的角度,对苏轼与赵孟的枯木竹石图式展开比较研究,认为苏轼是该图式正式形成的初创者,而赵孟将该图式推至成熟;在该图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苏轼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在理论层面,而赵孟则理论与实践兼有;在精神内涵的表达方面,苏轼传达的主要是其志道之志,赵孟还蕴含着对现实境遇的复杂心情.二人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该图式的发展,丰富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上页 1 2 3 4 ... 6 7 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