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70)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44)
生态文化(17)
耕读文化(4)
红色文化(3)
社会生活(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浅析紫砂作品“秀竹壶”的乡情文化
作者: 汤莉
关键词: 物尽其用 竹海 生活用品 绿色环保 宜兴 竹制品 清明前后 紫砂
描述:郑燮赞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苏轼说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之于文人墨客,是气节的象征,是君子的歌颂。竹之于宜兴人,是那漫山与遍野。宜兴有两物,一是紫砂,谓之"陶都";二是竹子,自成"竹海"。宜兴盛产竹,是江苏省最大的竹制品基地,连绵苏、浙、皖三省几十万亩的竹海,纵横八百里。宜兴人物尽其用,用竹制成各种生活用品,绿色环保,陶冶性情。宜兴人爱吃竹,清明前后,踏春挖
田园,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
作者: 林芳忆
关键词: 矛盾心理 精神家园 田园生活 古代文人 接地气 田园诗 自然形态 山川河流
描述:鹧鸪天·戏题村舍[宋]辛弃疾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浣溪沙·渔父[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赤壁赋》中“月”的艺术功能
作者: 王金茂
关键词: 哲理诗情 自然物象 顽强生命力 生活态度 含蓄隽永 旷达 苏轼 《赤壁赋》
描述:苏轼传奇的一生,迭宕变化的经历,使其诗文内蕴深厚,含蓄隽永,令人难忘;而他在文中所展现的磊落情怀,旷达的生活态度,在逆境之中的顽强生命力,感染、温暖了许多失意之人,让人们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力量;他的文章圆熟地运用自然物象,编织经纬,绵密严谨,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他的《赤壁赋》一文,以月写景,以月说理,写月释情,借月成线,融哲理诗情为一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苏轼诗词中的劳动赞歌
作者: 杨雨
关键词: 民生疾苦 起伏龙行 中国古诗词 苏轼诗词 《诗经》 百姓生活 祈雨
描述:从《诗经》开始,劳动是诗人们关注民生疾苦的重要窗口,劳动带来的甘苦滋味、哀乐情绪成为中国古诗词的主题之一。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漫卷诗书于苏轼诗词中,劳动人民的身影在他笔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美丽。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次年,徐州遭遇春旱,苏轼去城东石潭祈雨,写下《徐州祈雨青词》和《起伏龙行》。诗中描述徐州大旱的情景:"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大概是心诚则灵,祈雨后不久,徐州普降甘霖,旱情缓解,百姓生活恢复正常。
上页 1 2 3 ... 29 30 31 ... 52 53 5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