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9)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56)
生态文化(3)
心中的田园——从陶渊明的诗文说乡村游
作者: 杜文宇
关键词: 田园 陶渊明 乡村游 自然
描述:心中的田园——从陶渊明的诗文说乡村游
乘物游心 山水畅神
作者: 李秋喜
关键词: 山水画 乘物游心
描述:无杂事打扰时,通常先喝上一杯茶,然后静静坐在书桌前。一支笔、一池墨、一张宣纸,几片云、几棵树、几座山,心游于云水之间,不知不觉就送走了一天。审美愉悦带来的宁静和自由,能得一份物外闲趣,也得了一日的清福。"乘物以游心"语出《庄子·人间世》,大意是借助外物却不受制于物,超然自适而达到心志逍遥的境界。身在尘世中,心在烟霞境,以纸上云烟托情寄意,这是作山水画时追求的理想状态。林语堂曾在《苏东坡传》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苏轼被锁在考试大殿里任主考官近两个月,一天闲来无事,与李公麟合作画了幅《牧牛图》作为消遣,画到会心处,黄庭坚又加上了一首戏
《庄子·逍遥游》与辞赋文学
作者: 邓国均
关键词: 庄子 辞赋文学 逍遥游
描述:《庄子·逍遥游》与辞赋文学
杨万里“湖中隐者为陆游”说平议
作者: 关鹏飞
关键词: 陆游 杨万里 湖中隐者
描述:自庆元元年(1195)《夜坐闻湖中渔歌》始,陆游诗中出现"湖中隐者"形象。杨万里受苏轼评价陶渊明"东方有一士"启发,认为此乃陆游自况,并得到后世学者积极响应。但陆游此类诗歌创作实源自修道与作诗绾合的家学。现实中的道人和胜景,与陆氏家学中存在的神人、异人传统结合,共同书写、塑造带有浓重仙道气息的"湖中隐者"形象。杨说没有正确揭示陆诗内涵,却间接促进其诗转变:一、在强调"湖中隐者"未知身份及不可接触前提下,出现相逢谈心之举;二、在"湖中隐者"基础上,创造新的"太湖隐者"形象;三、诗歌体制从侧杂于组诗,转为多呈单篇题咏。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杨、陆关系,也为审视同时代文学创作与批评(乃至误读)关系提供新视角。
《游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岳晓
关键词: 庞安常 郭橐驼 《游沙湖》 教学设计
描述: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2.理清文脉,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3.理解并学习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与庞安常异人之"同",理解二人的境遇,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对于苏轼,大家都很熟悉。提到他,有一个地名永远无法回避,那就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