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06)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206)
语文教学内容择定:从文学解读到语文解读
作者: 汲安庆
关键词: 小品文 《使至塞上》 《与朱元思书》 文学解读 骈体 《黄鹤楼》 统编教材 陶弘景
描述:《与朱元思书》是吴均所写的一封骈体书信,也是借景抒写情意的经典小品文,入选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同时入选本单元的篇目还有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以及《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五首唐诗。我们先来看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中学卢思颖老师对《与朱元思书》的片段教学设计案例:"奇"字切入,感受退隐的高洁志趣——《与朱元思书》片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倘若世上没有了千里马——我的读书会发言稿
作者: 孟晓东
关键词: 文言文 《马说》 分享阅读 读书会 伯乐 千里马 发言稿 韩愈
描述: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分享阅读的收获。聆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我也想将自己对管仲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我发言的题目是"倘若世上没有了千里马"。相信,大家都还没有忘记我们在初中学过韩愈的一篇文言文《马说》吧?在这篇文章中,一代文坛宗师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人们也由此懂得了伯乐的价值,懂得了机遇、被赏识、被发现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遵循行文的逻辑才能得到正确的解读——《就<赤壁赋>谈生命之变》一文的两个疑点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作者: 陈宏明
关键词: 赤壁赋 苏东坡 具体的人 王尚文 提出质疑 人的生命 《赤壁赋》
描述:王尚文先生在《语文学习》 2020年第9期发表了《就谈生命之变》一文,对苏轼的"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一个个具体的人,生命如‘我’真会有无尽、不变的一面吗?苏东坡的《赤壁赋》在认为人的生命在变的同时,提出有其不变的一面,这从道理上讲,是完全讲不通的。生命不是恒量,而是矢量,是有方向的,从生到死不可逆转,是一次性的,不能像万物那样可以‘再生’。"
群文阅读思维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以苏轼诗词教学中寓惠诗词群文拓展为例
作者: 赵桐
关键词: 苏轼诗词 探究发现 语文核心素养 指导策略 略读 删繁就简 群文阅读 阅读教学模式
描述: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以删繁就简为理念、以探究发现为核心、以比较鉴赏为方法的多文本阅读教学,它是单篇阅读的有益补充.部编语文教材推行“1+X”的阅读教学模式,用教读替代了精读,用自读替代了略读.这种方式的改变,不仅增加了阅读体量,同时把阅读材料补充的工作交付给教师,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做充分准备.
《醉翁亭记》文风“滑稽”论 ——兼论欧阳修的“太守之乐”
作者: 吴怀东
关键词: 破体 滑稽 《醉翁亭记》 以文为戏 欧阳修 古文 太守之乐
描述:从北宋庆历六年问世至今,《醉翁亭记》所享有的崇高声誉掩盖了其接受史中的异议和批评,文风"滑稽"论便是尚未受到关注和深入阐释的重要观点。此论实包含多重深刻内涵:从文体思想看,揭示了此文"以文为赋"、"以文为记"的结撰手法,且反映了"尊体"与"破体"两种文体理念的冲突。从主体感受看,欧阳修有意突破"古文"与"时文"的文体界限,融合骈、散,实继承韩愈"以文为戏"传统,寓庄于谐,自我调侃,而刻意突出"乐"之体味,调和人生苦境,"苦中强乐",表现了政治上的挫折感以及超越人生苦难的努力。文体界限的突破和苦乐感受的交融,根源于欧阳修在北宋党争中的沉痛体验,亦契合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普遍遭遇。鲜活的体貌特征和深沉的情感张力,赋予此文文学经典的性质。
上页 1 2 3 ... 31 32 33 ... 40 41 4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