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9)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49)
漫谈山西碑刻的保护与利用——以太原市双塔博物馆馆藏碑刻为例
作者: 冀美俊
关键词: 碑刻 保护与利用 古碑 博物馆馆藏 《金石录》 文人骚客 石鼓文刻石 赵明诚
描述:"托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碑刻,这一集历史资料、书法艺术于一身的重要文物,遍布中华大地。游览名山大川、寺观胜地,我们时常会和它不期而遇,摩挲古碑,考证文字,欣赏书法,乐而忘归。碑刻历来为文人骚客所关注。唐韩愈名篇《石鼓歌》描述了秦代石鼓文刻石的发现、保护及价值。宋赵明诚、李清照合撰的《金石录》是中国最早记录、研究碑刻的专著,其中收
纸面清光晤坡翁——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作者: 赵墨
关键词: 颜真卿 书法艺术 故宫博物院 人来得书帖 黄州时期 新岁展庆帖 北宋文人 黄庭坚
描述:受疫情影响,诸多万众期待的展览迟至秋天才开门迎客,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即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代文豪,苏轼的历史地位和人格魅力经久不衰,且是开创宋代"尚意"书风与文人画理论的先驱。尽管他人生起伏坎坷,命运多舛,身后的碑石书刻亦遭遇政敌封禁毁灭的厄运,但这些时代的暗礁,终不废江河之奔流。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有着于苏轼相对独立的风格与开宗立派的才气,在与长他七岁的东坡居士相互揶揄谈笑之余,其对"尚意"思想的阐扬与发挥不遗余力,且在诗文与书法领域自成一格。本期,我们以故宫苏轼展览为话题,遥望北宋苏轼与黄庭坚这两位书坛巨擘,希望能给读者呈现一个不同的品读视角。
统编中学教材贬谪文学选读
作者: 张勇
关键词: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贬谪文人 初中语文教材 贬谪文学 中学教材 柳宗元 范仲淹
描述:贬谪文学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现象与文化现象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文学。贬谪文人基于贬谪的背景,将内心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生命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将个人的精神生命融入文学作品,折射出特殊的生命境况下,一个人的政治品质和人格精神。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很多贬谪文学,其中最具特点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几篇文章。这些先贤大儒努力以"乐"诠释人生,直面政治生活的挫折,在各自的贬谪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境界。
“古代失意文人精神气质”主题探究 ——以《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为例群文设计
作者: 穆亚涛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失意文人 主题探究 精神气质 柳宗元
描述:一、缘起所感,期引思考近日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境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语文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几位具有类似经历的古代文学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幽泉怪石,无远不至"的柳宗元,"欲乘风归去"又心忧"高处不胜寒"的苏轼……他们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谋略过人,有治国安邦之志,经天纬地之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落得或贬或隐的命运,怀才不遇,有志难伸,愁闷与伤感自不待言。但是,因为每个人所受思想影响
谈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情感张扬 ——以《赤壁赋》教学为例
作者: 陈森扬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 宋代文人 语文教师 情感内容 《赤壁赋》 思维启发 基本教学内容
描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在所有的高中学科中最为突出,而人文性侧重于强调对情感内容的宣泄与张扬,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启迪是一个颇值得深究的问题。学生语文情感的张扬,应当和常规语文教学是相伴相生的。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情境,为其奠定坚实的情感附着基础,也就是要做好基本教学内容的认知引导工作,接下来在情感张扬方面下足功夫,使学生进入到因思维启发情感、以情感回馈思维的理想状态。现以宋代文人苏轼的《赤壁赋》教学为例,对此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上页 1 2 3 ... 24 25 26 ... 28 29 3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