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9)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149)
地方志与旅游“联姻”——兼论旅游方志学的建立
作者: 王志迁
关键词: 方志学 休闲方式 文人雅士 图经 韶州 地方志 山志 自然风光
描述:游山玩水,自古有之,是人们释放自我、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及自然风光的重要休闲方式。文人雅士于浏览之前先阅读相关文献尤其是方志记载已成惯例,或因故不能前往,一志在手,犹若亲临。据道光《华岳志》载:“昌濬王事敦迫,未能留宿,因向道人索要山志观之,以当身历其境。”"阅读山志甚至有“心旷神怡”“观图愈疾”②之功效。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过韶州,随身携带“图经”“每逢佳处便开看”。
美丽的庐山
作者: 覃子宸,刘津津
关键词: 《题西林壁》 西林寺 文人墨客 横看成岭侧成峰 风景优美 庐山
描述:早就听说庐山风景优美,被许多文人墨客赞颂.今年暑假,我有幸登上庐山,感受到了它的奇、秀、美.庐山高耸入云,满山翠绿.从观妙亭往山下看,可以看到西林寺.当年苏轼游览庐山时就是在西林寺写下了《题西林壁》一诗.他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见庐山的风景多么奇秀.
“品味意象的微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诗词中的“梅”为例
作者: 何英
关键词: 陆游 咏物诗 林逋 宋代文人 人生姿态 卜算子 外在特征 爱国诗人
描述:[设计理念]选择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苏轼的《定风坡·红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为群文阅读的内容,着重品味探究"梅"这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体现出的微妙。三首同是咏物诗,三位作者同是宋代文人,通过品味"梅"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主要探寻三首诗词中"梅"的侧重点以及诗人情志异同的原因。透过"梅",我们看到了三种诗人:一个愿与梅化而为一的梅化诗人,一个给梅附了魂的梅格诗人,一个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爱国诗人;透过"梅",看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姿态——隐逸淡泊、达观脱俗、坚贞不渝。透过"梅",我们也感受到因为时代背景
田园,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
作者: 林芳忆
关键词: 矛盾心理 精神家园 田园生活 古代文人 接地气 田园诗 自然形态 山川河流
描述:鹧鸪天·戏题村舍[宋]辛弃疾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浣溪沙·渔父[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苏轼为王朝云所写文字中
作者: 李木生
关键词: 苏东坡 王朝云 中国古代文人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字 苏轼
描述:苏轼为王朝云写下如许多的文字,在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人中是十分罕见的。王朝云、苏东坡,都因为有了对方而成为幸运的人——尽管生途维艰。
上页 1 2 3 ... 21 22 23 ... 28 29 3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