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28)
按栏目分组
历史文化(314)
红色文化(4)
生态文化(4)
社会生活(4)
耕读文化(2)
也谈宋应星的《思怜诗》-与杨维增·陈庚两同志商榷
作者: 谢先模
关键词: 张献忠 崇祯 宋应星 李自成 明史 中国通史 商榷 十三年 写作时间 创作思想
描述:杨维增、陈庚两同志在《江西社会科学》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发表了《宋应星〈思怜诗〉探析》一文,对宋应星的《思美》、《怜愚》两组组诗作了全面研究,这是很有意义的。他俩说“(这)是研究宋应星和明末社会的珍贵史料”,无疑也是对的。但其所论述为观点,不无商榷之处。本文拟提出些不成熟的看法,重点在谈索解较难的《思美诗》。
略论我党在黄埔军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 文德生
关键词: 黄埔军校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共产党 政治训练
描述:略论我党在黄埔军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由《后赤壁赋》窥探苏东坡的内心独白
作者: 马永浩
关键词: 滨江带 山鸣谷应 余光中 内心独白 法国思想家 《后赤壁赋》
描述: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曾戏说:"我常常跟朋友讲,我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在一起,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也不要跟杜甫,他太苦哈哈,恐怕太过严肃;跟苏东坡就很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又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会生活,可以说是中国人当中最会生活的人,如果能够跟着他一起去旅行的话,一定会非常快乐。"如果按照余光中先生的说法,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冬夜,能有幸随着苏轼夜游黄州赤壁的两位客人应该是很快乐的,但是在那一晚,游览赤壁的时候,苏轼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在文本的最后
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作者: 董娇娇
关键词: 壮志难酬 豪放派 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诵读 思想情感 慷慨悲歌
描述:学习目标:通过诵读,体味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教学重难点:领会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感,能有感情的诵读词句。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他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铮铮铁骨,亦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缱绻柔情,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另一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词人也是武将,笔耕不辍、戎马一生,是什么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生:上阵杀敌,收复失地。师:那么他最终如愿了吗?这节课我们通过词句寻找答案。
上页 1 2 3 ... 53 54 55 ... 64 65 66 下页